《德经》第卅八章

虽不可及但不可或缺的目标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

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

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

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

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自译:

完美的德是不崇尚德,这样才有德;

下等的德是努力不缺德,这是因为缺德。

完美的德是不强行作为所以不需要做什么。

完美的仁有作为形迹但仍不需要做什么。

最高的道义强调作为也有所行动。最高的

礼教强行要做却没什么效用,所以要挥手

将它扔掉。

所以丧失了天道才要强调德,丧失

了德才要强调仁,丧失了仁才要强调道义,

丧失了道义才要强调礼。之所以要强调礼,

就是因为忠诚和信用尽失,这是祸乱的元

凶。最表面的感知,是天道最末梢的表象,

而愚昧就发端于此。所以有见识的人处身

于敦厚不呆在浇薄末端,注重根本不浮身

于华丽的表面。所以扬弃浮华而注重根本。

新感悟:

在人组成的社会里,老子所谓的道,

其实是可望不可及的。这所谓的不可及并不

虚妄,且很重要。

正因为它的存在,国人对于社会的

治理,才有了一个终极目标,虽然达不到,

但有了努力的方向,可以无限接近的目标。

它激励着古往今来的明君贤臣们奋发

努力;也让百姓有了标准,去鄙视那些昏君

佞臣们。老子树立的是道德标准,因此称之

为道德经,孔子树立的是现实社会中,可实

际操作的仁义礼智信标准。

以上这些标准,其实是从五帝(黄帝、

颛顼、帝喾、尧、舜)就开始逐渐形成并推

崇了。是老子、孔子分别提炼、总结出了其

中的精髓,并让国人深信不疑。中华民族正

是因此而延绵不绝至今。

2024年3月8日

谢谢阅读!

你赞同我的观点,可以扫下面支付宝码;

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扫微信吗:

你都已经阅读完了,不扫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