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的闲情逸致

原文《为学》大意:四川的荒僻之地,

有两位僧人,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

穷的跟富有的说:“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

富有的说:“您靠什么去啊?”回答说:“

我一个瓶子一个化缘的钵子足够了。”富有

的说:“我几年来想买船南下,都不能办到

啊,您凭什么去啊?”过了一年,贫穷的僧

人从南海回来,将这事告诉富有的僧人。富

有的僧人觉得惭愧。西边的四川离南海不知

多少千里啊,富有的僧人不能到而贫穷的到

了,人们立志还不如四川的僧人吗?

所以聪明和灵活,可以倚靠又不可以

倚靠啊。凭借聪明和灵活却不学,自取失败

啊。笨和平庸,会限制发展有不会限制啊。

不因为自己笨和平庸就放弃却努力好学不知

疲倦的人,会成为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啊。

新感悟:作者的感想,理论上说没有

什么错。就是扯的有点太远。

这个故事早就听说过,也很感慨。记

得年轻时,很渴望独自浪迹天涯,而止步不

前的原因,正是囊中羞涩。那时,在媒体和

文章中,看到的都是海外的人们,随性地浪

迹天涯、随遇而安。记得喜欢读三毛的文章,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四处漂泊中的

那份随性。

大概是七年前吧,我跟妻子到普陀山

旅游时,在普陀山里一家普通旅店,住了一

晚。我们得知一个服务员,她说自己是外地

人,想到哪里旅游,就到当地打工,普陀山

是她玩的景点之一。我们很是一通感叹!每

每将自己跟故事里的穷僧人对比,就会自觉

惭愧!但也有些不服气。近些年,不再只是

老外了,看到不少的国人,有的开房车、有

的开个简易电动车,独自或二人在国内、国

外随性漫游的那份洒脱,甚至是放浪形骸。

又是艳羡和佩服!

于是,我终于得出了结论,唯有国家

富足了,其国民才有行万里路的闲情逸致。

因为我们普通人,出门旅游讲究的都是自食

其力。比不得和尚,可以放下尊严寄生于人,

乞食为生。故事说的是僧人,原本就是一特

例而已。能与之相比的,只有乞丐,但乞丐

是不会有那种闲情逸致的。

2022年11月25日

谢谢阅读!

你赞同我的观点,可以扫下面支付宝码;

你觉得我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可以扫微信吗:

你都已经阅读完了,不扫也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