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工具三分手艺

近些时间,只要早晨去湖边散步,就会看见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别人都是锻炼身体,他却是盘串。手上、脖子上都是一串串

的木珠子。有时是用一塑料袋包着串珠子,俩手举在胸前哗哗地揉搓着;有时是拿个塑料刷子刷、打珠子。或是在集体锻炼的人群面前晃,

或是眼睛盯着路过的我等。他也是很有耐性!从来未见他主动搭话推销过的。但看他神态,我知道他是打算出手那些手串的。从他的耐性

我想到那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每每看见他,我就想起我在柬埔寨一座寺庙请回的那串戴手腕的珠子。每天走步较多的人都知道,走步时手上不玩东西的话,

走完步手都是会肿的。原先喜欢玩那串柬埔寨珠子,玩得多了,珠子上的胞浆还真是晶莹剔透,胞浆底下的木纹看得也的确会透出古意的

那种感觉。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玩的多了,串串的绳子隔不久就会断的。于是,找串珠子的手艺人成了蛮大的问题。如今,摆摊做这手艺

的人几乎绝迹。在街上好不容易找到卖串的人,串串对她来说不是主营业务,收费不高,稍有难度她就拒绝。所以后来我就懒得盘那串的

了。找了截趁手的小铁棍在手上玩,不仅锻炼手指,还防了几次不拴绳的野狗。倒也意外地一举两得!

看见这个人,我又想起了那串珠子。于是想到串串的手艺人。记得在五台山街市上闲逛时,看见在偏僻店面的店主为一位顾主

改串的情景。他手艺娴熟,工具齐全,有的珠子眼实在太小时,他还有手枪电钻将眼洗大。很感叹如今消费主义,什么东西坏了就扔。仪

器也差不多,里面都是微型化、集成化、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插件,拔出来试着换,找出来是哪块出了问题,拔掉换了即可。

记得新房子装修时,本打算请工人加工一把简单的书桌,这才发现如今的那些所谓的木工,压根不能称他们为木匠的了。他们

没有斧子、刨子、凿子……更不用说用这些东西了。希望按自己意图做一件什么玩意,除非自己有那技能,否则就是玩钱的了,联系相关

工厂特制加工才行的。

写到这又想起曾在广州一个小店面,给妻子买了一块银制的工艺手表,因为链子短了点,必须加一节才行。因一直找不到会加

工的人,又不是品牌货,联系不上厂家,只有作罢。如今也不知妻子将它遗弃在哪个角落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剃头这手艺。我这人有点招风耳,常年去的理发店是那种用理发推子,将头发按照耳朵的招风程度剪出一定

弧度,得以掩盖招风的耳朵的一家夫妻店。后来因为都搬迁了,它搬到城市的东边,我搬到了城市的西边。实在太远了,有一次就到附近

一家店理发,发现他那没有理发推子,完全就是用一把剪刀剪的。从那以后,我总是不远十里,回到那家理发店理发的了。前不久我问他:

年纪都不小了,你打算做到多大年纪啊?他说他老婆说了,打算做到八十岁。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俗话说:七分工具,三分手艺。如今似乎徒有工具,几乎没有手艺人了。所谓工匠,基本被淘汰得濒临灭绝的了。“七分工具,

三分手艺。”这句话,在输入法里连联想也没有了,我反复输入了多次,在我的电脑里才终于有了。

2019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