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上,闲来无事,翻看手机存的一作者的诗,读与妻子分享。她说不喜欢这人的诗,要我找刘庸的作品来读。我猛想到那句“黑
夜”、“黑眼睛”的诗句,但记不清整句子了,问妻子是否知道,她说也很模糊。于是搜索到了答案,是顾城的两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
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原来以为只有古人有,添字嫌多,减句嫌少的两句短诗。
在妻子的一再要求下,找到了刘庸的作品,只有第一篇《心灯》让我觉得很不错!禅意独到,哲理深邃。读后深思,那师傅为什么不
直言:让自己成为照亮他人的灯即得道。令小师傅到老师傅,其间一路迷茫?我反复思忖,一时无解……
猛然灵光乍显,想到,正是徒弟长时间的探索和追求,一旦悟道方成正果。否则,即便懂得道理,也只是知道佛教的一个理论而已。
缺了探索和追求过程的磨砺,不可能按其身体力行的,这绝非悟道,离得道尚非常遥远!正如我等凡夫俗子,最多不过是凭自己的聪慧懂了而
已,但永远不可能成为得道高僧的。
这种人文的教育模式,能够达到以上所说的效用,对导师有个要求,就是导师必须已经得道。这样的师才能令徒深信不疑!老师指点
迷津的话,学生不懂时,才会去探索追求。不是考个教师证就派得上用场的。跟这位师傅比,不要说世俗的教授难有几个,就是名寺古刹又寻
得出几何?
二○一四年十一月六日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