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蔡不免焉管、蔡不免:《书·金媵》记周武王死后,周公佐成王,管叔及蔡叔、霍叔(皆周公弟)流言于国,说周公将篡位,后与武庚

(商朝纣王的儿子)同叛,周公讨平叛乱,杀管叔,流放蔡叔、霍叔。斯可以见象之见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

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

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孟子说:“天子(舜)派官吏治理他(象)的国家”。(如此一来)象就不能任凭自己胡作非为了。这些就说明舜爱象的深和考虑

的周详所在,用来扶持和辅导他走正道的办法的周全啊。不然的话,就凭周公的圣贤,而管叔、蔡叔尚且不免犯罪呢。由此可见象被舜所感

化了,于是能够安于他的地位,将恩泽施加给他的民众,死了以后民众才会怀念他啊。诸侯的大臣们,都是由天子来任命的,这是周朝官员

的制度,那大概就是效仿舜帝封象在有鼻建国这种制度的吧?我由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可能被感化的人啊。

然而唐朝的人之所以废止象的祠堂,依据的是象当初的人性和作为;当今的这些苗人之所以供奉它,继承的是象最终人性啊。这些

道义所在,我将向世人宣扬,使人们知道一个人不善良到哪怕象象一样,都是可以改变的;而君子修养德行,到了最高境界,对于哪怕象象

一样不仁义的人,都是可以感化他的啊。

感: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利益却是永恒的主题。导致恶的原因,除了私欲膨胀,就是爱恨情仇。私欲即前面所说的利益主题,讨论

得够多的了,暂且不提它了。爱恨情仇却是人之所以为人,但又是说不清理还乱的作为人来说非常纠结的情愫。借助老子《道德经》原理

来分析的话,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有爱、有情,才有可能诱发仇、恨。道理就不用细说了,明白什么叫做六根清净的得道高僧,也就知道

因为有爱、有情,才有仇、有恨的辨证关系了。此文中所谓的爱屋及乌之说其实是个美丽的谬误,因为圣人不是用来爱的:圣人如果让人们

爱他了,那这些人便会有恨了,这个圣人也就难成其为圣人的了。因此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二○一○年八月十八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