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翻译及观感、【德经】上【德经】下

目      录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道经】

【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译:“道”,可以言传吗?它是很难绝对、完全被说得清楚的。“道”,它能命名吗?它是很难准确、真实被命名的。

所以说它无法命名,是因为世上万物都是由它而来的。要说有名,那就是说,它是万物之母。

所以保持淡泊,以观察它的玄奥。从入世的角度,就是观察它的细微之处。

以上两者是相通的,说法不同而已。都是指的高深、幽、远的道。高深、幽、远的道,就从此开始了解。

感:“道”,说它就是自然规律有什么不合适吗?这就是我对“道”的理解。

2003年10月21日晚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自译:大家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恶的原因;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原因。有难就有易,有长就有短,有

高就有下,有高音就有低音,有前就有后,这是不变的道理。

所以圣人总是处在无所作为的状态,进行不需要高谈阔论的教化;世上万物动而没有起始,有所作为而不为作为而为,有功劳而不

自居。正因为不自居,所以就无所谓失去。

感:只有当世上没有的恶,才不需要追求美和善了。这一“追求”就有悖于老子的哲学了,圣人看到的是没有善和恶的世界。不因

为有善而欣喜,强求人们学习;也不因为恶而成心惩恶,极力遏制人们。所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就是其最佳方案。我又想起一句

当初说得理直气壮的可笑的话:“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2003年10月22、23日晚

【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不敢弗为也,则无不治。

自译:不崇尚圣贤,使民众不争斗。不看重难得的东西,使民众不盗窃。不炫示令人满足的欲望,使民众心绪不会紊乱。

所以圣人的治理,就是使民众的欲念少,肚子饱,野心小,筋骨强壮。一直让民众没有贪念没有野心。使民众心不妄想身也不行。

这样没有不和谐平安的。

感:乍一看,那不是让人都成为行尸走肉了吗!所以本人翻译时,强调“心”“志”是指“贪欲”和“野心”,其如何判定,在我

看来,就是会导致破坏和谐、自然的思想和行动。

2003年10月23日晚

感二:感觉翻译有自以为是的嫌疑,直白地说就是篡改原义。原本的意思,应该是愚民吧。人类走到今天的现实情况已清楚地告诉

了我们,“虚其心”、“弱其志”、“使民无知无欲”其实是一相情愿的妄想。《道德经》观察世界的规律很准确,独具慧眼;拿出的解决

问题的办法吗,虽然比儒家见识更深远,却似乎不是很实用。“天之道”看来只有也让圣人以外的更多民众都明白了,使其自觉调整行为估

计比愚民要有效得多的。

这“虚其心”、“弱其智”的做法吗,我认为其实与老子自己提倡的无为的概念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人心本不虚,智本不弱。而

圣人却要强行而虚之、弱之,可见有悖其提倡的无为观念。

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四章】

“道”冲而用之冲:空虚,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

之先象:显像,出现。帝:上帝

自译:道是虚空的用来解决问题的,从来不会被充满溢出的。道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是万物的原始。它是用来磨砺掉事物的锐角、解

除事物的纷繁、综合消除事物的光怪陆离、与尘垢同在。它精湛,永存。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的结果,它出现在一切之先。

二○○七年四月十六日晚重译

感:规律岂能在事物存在之前就已经形成?!在我看来,同时存在才对吧。

2003年10月25日晚

【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橐龠:读音tuó、yuè。橐,囊、袋。龠,古代容量单

位。橐龠,大口袋的意思?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自译:天地没有什么仁义,万物就像用于祭祀的草制狗;圣人没有什么仁义,百姓就像用于祭祀的草制狗。天地之间,就像是一处

空洞吗?因为是空的就没什么曲直,有所动就会显现出来。想要见多识广到底是有限的,不如了解事物的本质。

感:人们总是祈求上天保佑、大地赐福、神明相助,于是万事大吉!殊不知,只有遵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才能平静安泰。地球上

为什么战争绵延古今?瘟疫时有降临?……难道不是人们总在为所欲为的报应吗!

“无为”——不做违犯客观规律的行为;还无力、无法控制的事物不要急于尝试;对未知心存敬畏吧!

2003年11月9日晚

感二:正如后面第十八章所说:“大道废,有仁义。”客观规律没有什么仁义不仁义的,只有当人们违背它时,遵循它的人们才会

显出其可贵来。圣贤之所以成其为圣贤,就在于人类私欲如壑,才显出圣贤的高尚来了。

二○○七年六月十三日

【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该章本人不作翻译。有人说它非老子所作。又说这是道家练内功的要诀,我们就将其当做武功秘籍吧。当然也是一种生殖器崇拜,

或者说是对雌性生殖器的一种敬畏和神秘化。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自译:天地永存。天地之所以能永存,是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所以它能永存。因此圣人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所以他成为众人

的楷模,他置身度外不为自己所以人们永远铭记他。不正是他不为一己之私考虑问题的原因吗?所以才能成就他的愿望吗。

感:是人都自私,所以真正不自私的人才那么可贵。或者说不自私的行为才那么必要。

本人对当今民主的理解是,它之所以被广泛接受,就在于其成就了大家的自私,因而可以说,民主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相对无私的结

果,因此大家都渴望民主,需要民主。在现今的条件下,只有民主才能达到被人们所希望的最大程度的无私。

2003年11月19日晚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

争,故无尤。

自译:最大的善就相水。水滋润万物而不为自己争任何条件,它所处环境是大家所厌恶的,所以说它几乎接近于道。处在便于他人

的位置,心胸宽广,与人交往自然平淡,说话讲信用,从政会治理,办事干练,行动合乎时宜。只要与事无争,就没什么不好。

感:想到洪水、想到两极冰血融化会淹没陆地、想到不识水性者被水夺去生命……不知道为什么?老子前面说了“天地不仁,以万

物为刍狗。”哦!我有点明白了,自然规律即是天、地、水等之本性。“道”即圣人懂得的规律,和按照规律处世、办事的方式、方法等。

把道说成是规律或圣人之法都是不全面的。

难怪说水之性几乎接近于道!

2003年11月26日晚

感二:所谓圣人,也是受到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科技水平、经济基础、意识形态等条件的制约,因此,认识世界,掌握的自然、社会

规律必然是有其局限性的。也就是说,圣贤并不是至高无上,不能超越的;更不是绝对正确,没有谬误的。从科技水平、经济基础,再加上

时间优势——后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加高瞻远瞩,后来的贤能们更有条件成为比古圣贤更为完美的圣贤的!然而,现实好象并没有看

见历史人物中有谁超越了孔子、老子等圣贤的地位。遗憾之余,仔细想想,必定有其原因的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下不揣冒昧,枉家评

断的结论是:后人大概是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受到的诱惑便越来越多且严重,“唯不争”自然是更其为难,因此心灵的纯净度自然是越来

越低。这时间越往后,前面所说的所谓优势,没想到反倒被这给抵消的了。难道仅仅只是抵消吗?估计是副作用远大于优势吧!一代不如一

代的说法本人是一向不敢苟同的,人性本恶的观点倒是俺坚信的定律。后人没有人能超越古圣贤的说法不能说是必然,后面的贪官必定远胜

古代的贪官倒似乎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唉!悲哀啊!不得不佩服老子的远见卓识:“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啊!达尔文说的没错:进化

即退化。很难说得清谁不如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道德标准也在地发生着改变,标准都不同了,又何来谁不如谁的结论呢!今天,

有几个人会真心、诚心地认为:“不争”是至高无上的人品啊?!

二○○七年十月十四日晚

【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棁之揣:读音zhuī,捶击。棁:通“锐”,不可长保。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自译:把持拥有而到过剩了,不如没有;

捶击而致使尖锐,是不可能长久的。

金玉满堂,没有能守得住的。

富贵便滋生骄横,必然留下后患。

功成身退,是天下的道理。

感:怎么样叫多余呢?今天有汽车的人们,明天还想要游艇、想要私人飞机……当今的贪官,敛财无数,有的贪官的后代,兴许就

靠这掠夺的钱财,在国外学而有成,干出一番事业来,也未可知呢!宝贝的确是难守的,否则伊拉克也不被美国占领的。第三句很有道理!

不要太在乎阶段性的成功甚至不要在意是否成功,顺着客观规律办事就是了。

 

2003年11月30日晚

感二:为物所累,自然不如没有的好。巴尔扎克的守财奴葛郎台便是第一句话的注脚。

钢火再好的刀口,时间长了也是要钝的。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富贵人家的后代,不是骄就是娇,此二者有其一便没本事守得住万贯家财的,丰厚的财富,留给后

代的反而是祸患。如此看来,还是比尔盖茨智慧过人啊!国家的命运,似乎也遵循此规律,只是周期要长一些而已啦。

功成身退的反面教材,韩信可以做得了代表的。比尔盖茨又算得上这方面的正面典型,如此说来,此人的确不俗!

二○○八年十月十日晚

【十章】

载营魄抱一营:魂魄寄托之处谓之营,即身体为营,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自译:

身心合一,可以做到不分心吗?

专心调息到最柔和,能像婴儿一样自然吗?

涤除污垢心如明镜,能做到毫无杂念吗?

治国爱民,能做到顺其自然吗?

与外界相通的门户开合时,能够做到像雌性那样守而不躁动吗?

明白了道的精髓,仍然可以不追求智巧吗?

生、养:生了并不占有它,养活了并不主宰它。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德。

感:好说不好做。做到了却不好说,说本身就有错!

2003年12月1日晚

【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读音gǔ,车轮的中心部分,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埏:读音shān,用水和土。埴:读音zhí,黏土,当其无,

有埴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牖:读音yǒu,窗户,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自译: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轴,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车有用之处。用粘土做成器皿,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器皿有用之处。做房

屋门窗有了房间,在它空虚的地方,才是房屋有用之处。所有存在的东西是利益,空虚的所在是用处。

感:这说法似乎有点牵强,那我们每天要吃的粮食呢?

2003年12月1日晚

【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畋:读音tián,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自译:多彩令人眼睛昏盲;音乐让人耳朵聋聩;美味让人口舌乏味;驰骋围猎,让人心发狂;难得的货物,让人行为越轨。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考虑的是国人的肚皮而不是享乐,应该去除享乐考虑温饱。

感:这观点有点偏颇的,人都没了精神追求那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呢?这难道不是恰恰违背了顺其自然的道理吗!扭曲了人的天

性了吗?人正是因为追求享乐而创造、而发现,如果没有了追求,人类又如何会进化成为人呢!追求享乐必然有其显而易见的负面,为了避

免负面而整个否定享乐,不是正好否定了道家哲学非常重视的辨证法吗。

反过来说,一个国家贫富差距太大,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在古代就是一个封建集权的政权被更替。

2003年12月18日晚

【十三章】

宠辱若惊,遗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遗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遗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

以寄天下矣!

自译:受宠和受辱会诚惶诚恐,要舍弃大的灾患在于你自身。

为什么受宠和受辱会诚惶诚恐?受宠就肯定是在人下,得到时诚惶诚恐,失去时诚惶诚恐。这就是为什么受宠和受辱会诚惶诚恐。

为什么说要舍弃大的灾患在于你自身呢?我们之所以会顾忌大的灾患,是因为我们有自身。当我们没有自身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

可畏忌的呢?所以为天下而忘记自身,你就是可以托付天下的人啊!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你就可以存在于这个世上哦。

感:无我之利,则利天下,太过理想化!我的利包含于天下利之中,这样理解似乎准确点。

2003年12月23日晚

【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

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自译:看却见不到东西,这叫做微。听却没有声音,这叫做希。触摸却摸不到东西,这叫做夷。这三点,不可以追问到底,所以就

笼统归在一起。对它进一步说不很明白,退一步说也不会暧昧不清。恍惚间不能完全说清,只好笼统说无——就是说没有形状的状态,超脱

事物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恍惚。迎面看不见它的前面,从后面看不见它的后面。

按照今天的规律,解决今天事物的问题。从今天的事物可以知道事物的过去和开始,就是所谓的规律和道理。

感:事物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精髓在“执今之道”,不要食古不化、默守陈规,凡事按照当今的特有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与兮其若冬涉水;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旷兮

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自译:古代善于运用道的人,微妙高深到不可揣测。

正因为其无法揣测,所以就只好勉强予以解释。说:(作为一国之主,要)犹豫不定就像冬天涉水那样(战战兢兢),迟疑不决就

好象害怕四邻,庄严肃敬就好象是个客人,(治理国家)散漫得就像冰凌融化,敦厚得就像树木一样朴实,混沌得好象是愚蠢,旷达得就像

山谷。混浊了就让它沉静,缓慢是非就清了。安稳地进行,才会生生不息。掌握这些道理,不要超越。只有不冒进,这样才能庇荫天下长久

千万不要创新。

感:小心翼翼,不任意而为;稳重而旷达,和风细雨才是治理国家之道。

2004年1月4日晚

【十六章】

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普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谓复命。复命,常也。

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自译:最虚是极至。守得住静才把得住中间。万物都在运作,我才能看清它们的循环往复。天下芸芸众生,都要按规律循环,动必

回静。静才能看清事物运作的规律。规律,就是不变的道理。遵从这不变的道理,才能做到通达明了。不遵从这不变的道理,就会狂乱、荒

诞。狂乱、荒诞就会导致灾祸。顺从自然规律,就能容世间万事万物。能容才可主持公道。公道方能成为主导大家的王。这样的王顺应的是

天理。这天理就是道。这样的道才能永久。永久到就是人死了他仍将永存。

感:贵在知“常”。有知“常”之人治国,国可立!且效率高。此为人治。治理一国,非一人知“常”而足,需一批人也。一批?

何其奢侈的期望!

若人人知“常”,则无须治。无所谓治,则无国。无国,则世界大同。哈哈!共产主义是也!

2004年1月6日晚

【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

自译:最理想的国王,是百姓只是知道有他。

其次是亲近他并赞誉他。

再其次是怕他。

最次是辱骂他。

百姓相信客观规律不(一定)是百分之百,但哪有(完全)不相信的呢?闲适啊贵在少言多行(政令不要太多贵在精准)。

国泰民安,百姓认为自然。

感:想起我原来讲的那个无为而治的故事。这确是“相溽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又一诠释,不过是忘领袖于悠闲自在的生活之

中。强调并确实做到让百姓有和平的生活环境,实在是“圣明”啊!“发展是硬道理。”和平是大背景、是根本啊!

看阿富汗,军阀割据、列强蹂躏;非洲,强国势力角斗,政权朝秦暮楚;中东,石油让人们流油,更让霸权流涎……百姓在战乱中

挣扎求生。美国超级强悍,东征西讨,却拂不去其百姓心中“恐怖”的阴霾。没有战争的人们,当珍惜和平!身陷战争的人们,当为和平努

力!

2004年2月24日晚

【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自译:天道不存在的地方,便有了仁爱和道义;有智慧出现时,才会有大的伪善;有六亲不认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孝顺和慈爱;暗

无天日的国家,才会出现忠臣。

【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命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自译:没有了圣人,不见了智慧,人民得到的利益会有百倍;没有了仁爱,不追求道义,民众才回复孝顺和慈悲;不崇尚技巧,不

追求利益,盗贼就会消失。这三句话,觉得还不足以说清楚。所以说出它真正应有的本质是:坚持朴素,清心寡欲。

感:道家看问题的辨证实在让人佩服!这两章让人们知道了文明的最高境界。(2004.3.31)

感二:别的都好理解,就是这“弃智”、“绝巧”了,人岂非要返祖于祖先类人猿不成?智慧、技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就看人类

自己怎么用的了。最原始的石斧被人类制造出来,本是对人类更好地生存的一大贡献。但是一旦人类对植物砍伐得泛滥了,必然破坏环境,

毁坏地球。火药无意中被炼丹的道士发明了,中国人用其做做鞭炮,仅供喜庆娱乐用途,倒也无伤大雅。西方人却用火药制造出火器,杀人

于万里之遥,毁灭大自然于硝烟之中,这便就是灾难性的啊!

以生物进化而言,要求人类泯灭探询未知的渴望,并进而运用聪明智慧了解自然规律,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始终沉迷于浑浑噩噩的

懵懂之中,那其实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废话。且看如今人类在宏观对宇宙的探索、在微观对基因的探究便不言而喻的了。但是,以人类自私

的本性而言,有了智慧和技术,而不借此追求享乐,并进而掠夺倾轧直至造成诸多不可逆的毁坏甚至是毁灭,至今也是难见其乐观前景的啊!

且看人类历史从古至今,战争永远与人相伴;大气层臭氧空洞的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肆虐……足见人类智慧与技术造成的恶果。

这可如何是好呢?!本人愚见:

弄懂老子说的这些道理,坚持朴素没错。少思是不可能的事,寡欲是一种追求,根本是要真正懂得追求利益必然带来的危害,真正

的利益最大化只有站到大自然的角度来看才不会出错。

未知无穷,探询永远。尽全部聪明才智了解世界足矣,要改造世界终会有错。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改善自己的

生存条件,发现偏差当即纠正。

二○○九年三月八日晚

【二十章】

绝学无忧。

唯与诃:读音hē,怒斥,大声呵斥,表示反对,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

荒(恍)兮,其未央哉央:已,尽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咳:读音hái,小孩笑;累兮似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兮!俗人察察,我独闵闵兮闷闷:愚昧,浑噩的样子!忽兮其若晦。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

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自译:(功于名利的说教,)不学就不会有烦恼。

凡事唯唯诺诺与遇事就苛责否定,它们差别有多大?美好跟丑恶,它们相差又有多少?

众人所畏惧的,也不能对其无所畏惧。

诚惶诚恐地(随波逐流),那是没有尽头的!

众人熙熙攘攘,如同在宴会享用三牲肉,如同在踏春登高游玩。惟独我却很淡泊没有那种表现;就像个婴儿都还不会笑;很疲惫好

似无所归属。众人都兴致勃勃,但就我若有所失。我有一颗愚钝的心,浑浑然的!世俗的人们精明强干,惟独我浑浑噩噩!世俗的人们明察

秋毫,惟独我不明世理!恍恍惚惚于世事不甚明了。恍恍惚惚好象永远都达不到清醒。众人都有所作为,而我却冥顽不灵以致无能。惟独我

与人不同,好就好在立于做人的根本。

感:孤芳自赏虽然未必值得推崇,随波逐流更易丧失本性。平凡无奇地一生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做人的根本。坚守一颗赤子之心,

才能应付变化万千的纷繁世界。说来容易,真正漠视世俗的鄙视却非常不易。

2004年3月31日晚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自译:大德可以包容一切,它还是按照道来行事的。

道要具体说出来,只能是恍恍惚惚。这恍惚之中,它包罗万象;这恍惚之中,诠释了世上万物;他空冥悠远,内有精意。这精意是

很真实的,很可靠的。

从现在到古往,所遵循的都是这个道,它包容万事万物。我怎么知道万事万物的(客观)道理呢?是因为(客观)道理。

感:老子知道万事万物各有其自己各自的规律,故曰:“恍兮惚兮”。霍金渴望找到从微观到宏观、从电磁力到万有引力全部可以

被统一于一个方程式之中。不知道是老子睿智呢?还是霍金聪明?

2004年4月10日晚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自译:有循环、曲折、委屈才能获得全面,有冤枉才显出正直;有虚空才有盛满,有破旧才有新。有缺乏或精简有获得或收益,充

裕和泛滥就会盲目。

所以圣人治理国家坚持唯一的基本原则。不显示自己、不专注自己的利益,所以明白事理、光明正大;不强调自己是唯一的正确,

才能让真理显示给人们;不夸耀自己的成绩,才会做出好成绩;不为自己的作为而骄傲,才能有更好的作为。

只要不争,那么谁也不可能和你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的话,难道会是假的吗!确实是会全面收获的啊。

感:温故而知新啊!感觉这章是本人翻译得最好的,于是有了个想法:将它赠给布什和拉登、沙龙和亚辛的接班人……赠给所有那

些为了争权夺利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们。

再就是赠给那些成年了可以投票的人们,领会了其中精要,应该就不会被善变的作秀者欺骗和愚弄了。

2004年4月16日晚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自译:自然无法去说清楚。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骤雨不可能下一整天。谁决定了这些规律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让事物恒定

不变,何况人呢?所以顺应规律的人,被规律所接受;顺应天性的人,天性完满;不按这些行事的人,就与其反面相伴。顺应规律的人,规

律就帮他顺利行事;人性符合天性的人,天性就让他美好;成为逆规律而动的人,规律也不会帮助他成功的。

感:顺势者昌,逆势者亡。但是又如何判断眼前的某事某行是否顺应自然呢?所谓形势比人强。顺势之治,国泰民安、万物和谐!

逆势而行,天怒人怨、争斗频乃。所以不要先设定最佳理想而去强求,对于现实只好看其是否安泰来判断。有缺陷能将其化解于无形之中才

是最高境界。

2004年5月9日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自译:踮起脚的人不可能长久站立,大跨步走路的人不可能长时间行走;只关注自己的人不会明白事理,只认为自己正确的人不可

能全面认识世界;自我夸耀的人不会获得成功;自视过高的人无法自立和进步。

这种人在这个世界中,可以说是残羹赘疣,人们都会厌恶他,所以懂得道的人不会那样。

感:长远地看确实是这么回事。但实现中人们大都是踮起脚做人,生怕比别人矮的,大有但求鹤立鸡群而不择手段之势;如今不都

说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太大吗,人们忙得岂只是大跨步,完全就是奔命啊;有多少人不是只关注自己?对于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道理却是

明白得很啊;现在的人们很强调美国人的那种自信,就是尽情地表现自己,没有“我”不行的,他们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作秀表现、尽情挥

洒,好不辉煌闪烁!

这些人人们大都觉得他们不可或缺,自残、借性丑闻扬名成了众星捧月的明星,好象很多人非但不厌恶他们,反倒是趋之若骛啊!

所谓懂得道的人在世间大概比熊猫还要更濒临灭绝了吧!

是先哲的观点过时了呢?还是人们根本就是进化(即退化)得如第十二章说的那样堕落了呢?唉!矛盾重重啊!

2004年5月9日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

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译:有一种事物浑然而成,在有天地之前就存在了。它无声无形,确实存在永不改变,循环往复不会消失,可以认为是天地的主

宰。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为它取名叫道,勉为其难地解释他称之为大。大就是说没有穷尽,没有穷尽就是无限,无限就是循环往复。

所以“道”是“大”,天是“大”,地是“大”,人也是“大”。世界之中有这四种“大”,人是其中之一啊。

人遵循地的法则,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则,道遵循自然而然法则。

感:如今人已经上了宇宙,霍金等走在尖端的科学家要找到小到描述量子、大到黑洞的统一普适力学方程式。人已经不是完全意义

的地球生物,人们要找出甚至时间都是变量的规律。一旦人掌握了这些规律,确知了热寂的末日,由于人类求生的本能欲望,人类将如何干

涉客观规律呢?一旦人掌握了这些规律,找到了所谓的虫洞,由于人类的好奇和利己的本能,人类将怎样前往过去去改变过去而改变今天呢?

人类掌握了基因规律,掌握了芯片技术,人们将制造什么样的非机非人的新型物种(或者说生命)呢?

此四大中最低等的一大,将成为最高等级吗?真的人定胜天?哈哈!不可能,人永远只能在客观规律之中寻找自己最佳的存在方式。

人类如果硬要胜天,会败得很惨,而且会殃及无辜的。

2004年5月10日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自译:重是轻的根本,静是浮躁的主宰。所以圣人永远不忘记自己的重担。虽然有荣华和广厦,有燕子一样超然的生活。又怎么能

够身为帝王,却因为重视自己而看轻天下呢?轻视天下就会失去根本,浮躁(沉迷于声色)就会失去主宰(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感:宁静致远,浮生若梦。淡然处世,塌实做人。得失两忘,泰然自若。营营众生,欲往何之?

2004年5月11日

感:俗话说:“为人莫当官,当官都一般。”记得有一次坐出租车,那司机满腹牢骚,大骂警察如何如何。我听得气不愤——倒不

是我对警察有什么好感,而是他举的那些例子,在我看来,完全是警察的正常工作,他却拿了说事——于是我接嘴道:“是啊!人都是自私

的,谁不是为自己谋利的呢。咱平民老百姓就是没那个权力,真要是有哪个权力了,难说自己比他们还要黑呢!你说是不?”他顺嘴接了句:

“那倒也是。”我便追问他道:“你要是那警察的话,你会怎么做?”他一下语塞了。作为老百姓乃至于官员,即便是高官,“以身轻天下”

者应该是居多。然而,作为一国之主,不光是自己做到不“以身轻天下”,而是要从思想教化,到制度设计,都要抑制、遏止、阻断、化解

大众因为“以身轻天下”的本性给社会造成的不公平。才真正做得了一国之主的。

二○一○年一月十三日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自译:最完美的行动没有痕迹,最高妙的言谈没有瑕疵,最精细的计算不用算盘等工具,最可靠的关闭是不用机关消息也无法开启,

最牢固的锁结是不用绳子捆绑也无法解开。所以圣人总是善于拯救人,因此没有无用之人;总是善于利用物,因此没有无用之物。这就叫做

揭示事物好的方面。所以按照道行事的人,是不按照道行事的人的老师;不按照道行事的人,是按照道行事的人的参照。不看重老师,不爱

护那些所谓“不善”的人,虽然聪明还是非常迷茫的,这才是关键。

2003年5月25日晚

感:贵善人,爱不善之人,是要妙;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根本。西特勒、萨达姆、布什、马加爵……可以作为反面的参照,将

他们作为不弃之人,加以挽救,实在是困难啊!他们大都想“挽救”世界呢。谁有大智慧挽救他们?!天主教教皇斥责布什,能挽救其灵魂

吗?!他竟然还敢将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反攻,和美英联军侵略伊拉克这两场战争相提并论呢。

2004年6月26日晚

感二:世人所贵者利,世人所爱者财,虽智终迷,是谓要命!因此说:“亏本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人类社会利是

源动力,情是迷魂汤,理是心中秤。营营众生,饥寒不保时不畏死,饱暖了思淫欲,富贵便穷奢极欲。因此说,管理国家的圣人,利用源动

力调动民众的创造力时,切不可忘记抑富济贫,要知道,一个社会,中产阶级所占比例越大,社会才越稳定,但创造力也越低。管理吗,就

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治国的圣人还得是圣手,要做圣手必得有智慧。痴男怨女,情到深处,无不痴迷,一旦成圣不可理喻、无法利诱。此乃

人之至美,亦为人之大碍。家、族、国因此而神圣,但一旦涉及到家、族、国的利益时,因其排他的特性,争斗又是永恒和无情的。有情有

利,便是不讲道理的了。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没有利害冲突,不为情所迷,当然只有旁观者了,于是才有“公道自在人心。”综

上所述:以天下利为己利、兼爱众生的智者,方为圣人。一族之圣未必是一国之圣,一国之圣未必是人类之圣。我国之圣贤,惟有老子有望

入选人类之圣贤!

二○一○年二月三日晚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自译:懂得雄性(表象、阳刚),认识、掌握雌性(本源、包容的)原理,即为一切的来源。掌握了一切的来源,行为才能一直符

合客观规律,世界就会像婴儿生活在母体里一样安详自然。懂得枝叶的繁荣,认识、固守根系的道理,就明白什么是容纳一切的所在。能够

容纳一切,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才会全面,世界才会回归于自然、本质、纯真。懂得白色(表象、现象),认识、掌握黑色(玄妙、本源)

的道理,就会成为一切行为的模范,符合客观规律的思想、行为才不会迷乱。行为不迷乱,便能走上本源、客观的道。

大树分解开就成为器具。圣人掌握运用规律就成为治理国家的官长。

所以真正完美的制度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和谐一致的。

2003年6月15日晚

感:这一章真够绕的!抱元守本时万事和谐;舍本逐末时圣人引路救天下弃人。只是这圣人罕有啊!难道世上没出圣贤这世界要完

蛋了?哦!是了,只要这学说宣扬得成功,众人皆以此标准要求自己世界便即无忧啦。可这观念的宣扬可又谈何容易啊!

2004年6月27日晚

感二:“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小人乱之大则祸国殃民、小则损人不利己。老子又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由此观之,古今中外为官长者多为小人尔。难怪老子自己惟有选择弃官仙游;庄子则选择“曳尾于涂中。

二○一○年二月十日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读音huī,毁坏。是以圣人去甚,去泰,去奢。

自译:如果想把天下拿来改造,我看他是不会有成果的。天下客观存在的一切都是神圣的,不可能被改造的。想改造的人肯定失败,

想占有的人肯定会失去。

所以事物有的在前面先行有的自后面跟随,有的柔和地嘘有的刚劲地吹,有的强盛有的羸弱,有的承载有的下沉。因此圣人不执着,

不求全,不求大。

2003年6月22日

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人定胜天。”看来毛主席没看道德经的。不对,不对!应该是起码毛主席不信道

德经的。我们应该信谁?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看问题长远些,向前向后都长远些,这样就能看清很多问题的。既

不迷信老子,也不迷信毛主席。

二○○四年七月一十四日晚

感二:自然、万物的确是神器,无须人类取而治之。然而,人与人既已形成了社会,这个社会,必定是需要人来治理的。人治人绝

对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就是精英治理普通人。治理的方法不一而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效率就没民主,要民主就没

效率。诀窍就两个字:平衡。民主与集权的平衡,大众私欲的平衡。然而,人有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妄自尊大了。人治人的时候,治

着治着就要越界的,觉得光治理人是不够、是不全面的,要治理好人必得治理大自然。所以古人都说是:“治理天下。”古人能力有限,所

以还敬畏自然。今人自觉强大得无以伦比,于是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按照其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此治理下去,人类在毁坏地球之时,必

先毁灭自己。看来只能是:“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也就是说:人只能治人,而且是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治人,人无论如何不能

治天下。

二○一○年六月廿九日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

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自译:用道来辅佐国王的人,不能靠武力称霸天下,用兵这种事情是肯定会引来还击和报复的。军队驻扎的地方,肯定是荆棘丛生

大量扩军,必然带来良田荒芜)。大的战乱之后,必然会有灾难肆虐(此句疑为后人所加)的阶段。最好的做法是能取得胜利就够了,不

要争强好胜。(防御的战争)胜利了不要自以为是,胜利了不要自我炫耀,胜利了不要骄横,胜利是不得已反抗得到的结果,这就是说胜利

了也不要(再)逞强。

(世间万)物强壮必将走向衰败,这就是说(如果)不按照规律行事,不按照规律行事肯定会提前衰败。

2003年6月29日晚

感:好战逞强、穷兵黩武者总是在历史上留下显赫的名声。不管是有人贬损他们,又或是很多人崇拜他们。反正给人感觉是,仿佛

历史都是这些“英雄”创造的。谁注意到我们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其实是平凡生活的多少积累才使之成为可能?谁注意到今天的我们的存

在,前提条件是平凡的营营众生的繁衍生息?!

二○○四年八月七日晚

感二:这一章有一点不能理解的是:劝说不要“以兵强天下”的对象,怎么成了“佐人主者”呢?哪一场大的引来报复、带来灾难

的战争,不是“人主”的决定啊?!即便是当今世界民主国家发动的最大的引发无穷的报复、带来不尽的灾难的侵略伊拉克的战争,难道不

依然是美国的“人主”——总统布什——做出的最终决定吗?在美国人看来,不自恃武力了得——有人统计,美国每年的军费开支是全世界

第二名到第十九名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不足以傲视全球;不炫耀武力——到世界各地去军事演习——不足以慑服它的假想敌;美国的军

事那么强大,想不骄横也不行啊!布什不管事了,奥巴马骑虎难下了,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驻伊拉克的将领敢顶嘴,奥巴马就可以撤他

职的!所以啊,的确应该是劝“人主”才是啊。

老子总是讲了道理之后,然后说“是以圣人”如何如何……,这一章偏要说“佐人主者”应该如何如何。我思来想去,猜测的结果

是:那时诸侯争霸已经很厉害了,他所谓的“佐人主者”即是说这些诸侯国的国君们,因为他们都是辅佐周王朝的天子的“佐人主者”。如

今决定战争的人,已不是什么“佐人主者”,而是“人主”自己。据说布什自己服兵役的时候是反战的,他当了总统后,自己不用上战场了

便不反战了。除了古代的开国皇帝是靠自己打下江山的,如今的“人主”看来都跟布什差不多。唉!人主怎么才能做回自己的主人呢?!

二○一○年七月卅一日凌晨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

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尚左,丧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蒞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自译:军队,是不吉祥的工具。大家都厌恶它,所以按天道行事的人不依靠它。君子处理事务更注重内敛和守元,用兵之道却是要

张扬和攻击。所以军队,不是君子的工具。军队,是不吉祥的工具。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温和最低限度地使用军队解决问题最好。

胜利但不赞美和喜爱它,赞美和喜爱它的人,就是喜欢杀人的人。而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可能在世上实现他的志向的。

所以吉利事情以左为上,丧葬等事以右为上。所以偏将军的位置在左边,上将军的位置在右边,宣示的是以丧礼来看待战事。杀人

太多,以悲哀之心面临它,战斗胜利了用丧礼形式处理它。

2003年7月6日

感:夫利者,用武之源。人所好之,有道者图大利、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无道者贪图私利、眼前得失,穷兵黩武横行一时,利

极则衰而亡之。是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人道无出天道,人悖天道者终亡,顺天道则长存。

二○○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晚

感二:我家孩子,或喜欢日本动漫,或喜欢韩国明星。为此我深感忧虑:因为他们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两个民族性格的影响。

而这两个岛国的国民性,在我个人看来——虽然我一向反对以地域来划分人的普遍性格——但就已有的所见所闻我不得不认为:这两个国家

的民众的普遍性格都是非常“贵右”——右倾——的民族。虽然我无法强行让孩子们不去喜欢日本的动漫或韩国的明星,但我总是不失时机

地反复告诉他们我的这个观点,并强调他们之所以右倾,是有其客观原因——以此来强调我是观点中肯——的: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环

境恶劣、资源匮乏,必然导致他们始终生活在焦虑之中。因此他们都有明显的偏执和外侵性格。由此得出一个会令这两个国家的民众非常愤

怒的结论:它们很难孕育出圣人和君子。之所以说“很难”,还是基于前面所说的有关地域的观点,因此难免有特例。

二○一○年八月廿日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自译:道是常存的,无法说清的。它性质纯粹,虽然小到无形,但天下没有什么能成为它的主宰。诸侯、君王能够遵守它,万物都

将自然顺从。天地互相和谐,产生甘露(滋润万物),民众不需要法令便自然平等。世界初始时就有道理,理解了道便遵照施行,也就是懂

得凡事都有极限,懂得限度就不会有灾祸。

举例来说道在天下,就好象山川河谷的水汇流进江海。

2003年7月28日晚

感:想起庄子的《道之所在》。

2003年8月12日晚

感二:要说道无法完全说得清楚,还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所能认识的真理总是相对的、狭义的、片面的……在自然科学领域,比

如说万有引力定律在宇宙尺寸、在黑洞、在光子范畴,就失去了真理的意义了;在人文科学领域,比如说虎毒不食子的真理,放到人类之中

就失去了其真理的意义了:人们饿极了会易子而食来变通的;前些天看央视的法律节目就看到一个母亲,亲手打死自己儿子的案例。要说道

有大小,俺就觉得那是非常怪异的了!所谓道,只不过是规律而已,正如庄子的《道之所在》所说的那样,它无处不在,但它不可能有形于

是乎有大小的。

二○一○年八月廿四日晚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寿。

自译: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清醒;能胜过别人的人有能力,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者。知足的人富有。做事坚强的人

有志气。不迷失自己的人长久。死了不被忘记的人长寿。

2003年8月12日晚

感:哈哈!正在开奥运会,这章送给我们的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真是再合适不过了。领会了个中道理,一些金牌就不会丢的。唉!

丢就丢吧,“知足者富”吗。

二○○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晚

感二:第一句非常精辟!并且工整,所以常被人们引用。第二句属于大白话,它与“知足者常乐”的出现,不知道谁先谁后?“强

行者有志”这话很中性。强调凡事顺其自然的老子,对“强行”未加评论和褒贬,实在不多见!别是后人插进去的吧?!是那些持“有志者

事竟成”观点的人们做的手脚?“不失其所”的“所”,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物质的、外在的,也就是住所、家园、国土的意思;另一

种则是心灵的有所寄托的“所”。最后一句虽也算是句大白话,但“寿”字用得很妙!首先是人人都期望寿,然后是将“寿”的意义升华了。

二○一○年八月卅日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为大。以其

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自译:至高无上的道无所不在,它是可以辅佐和保佑(万物)的。万物依靠它才得以生存因此对它毫不推辞,万事顺遂但都说不出

它的功绩。为万物提供庇佑(比喻养育)而不认为自己是主宰,它只能说是虚无飘渺;万物都归属于它却都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是它的博大。

因为它始终不自认为崇高、博大,因此能实现它崇高伟大的目标。

2003年9月12日晚

感:教人有功而不自居,保持平常心的确不错。但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规律拟人化,或者说实物化,似乎有点不妥,或者说是

错误吧?

二○○四年八月二十七日晚

感二:道泛兮无形,左右万物兮无亲。物与道兮共存,物依道行曰自然,人行背道终枉然。物无大小兮,各有自存之道;事无成败

兮,顺道即行逆之则衰。大小成败兮皆心所感念,道无大小兮人大之,事无成败兮人败之。

二○一○年九月一日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或作‘格’)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自译:掌握了最高规律,天下的人们都前往归属。归属了便没有祸害,(这样大家就)安全、和平、祥泰。(人们都)快乐而有饮

食,过分的奢求都没有了。

“道”说出来的话,平淡无奇。不值得看(不是美丽景致),不值得听(不是美妙音乐),用之不尽。

2003年10月7日

感:太过理想化的!几千年了,人们还执着于利益和享乐之中,至今没有一个圣贤能掌握大道而令天下往啊!

二○○四年八月三十日晚

感二:孔子宁愿“朝闻道夕死可已。”可见道之难得!尤其是治人之道!人们歌颂、向往的诸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甘其食,

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其实都仅仅是美好的憧憬,桃花源之所以做了记号也不复寻得到入口,也是这个道理。无怪乎老子都说“天

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人人都觉现世无望,于是不少宗教便编织谎言,让信徒们期待来生、天堂如何如何美不胜

收!而所谓的道是那么的乏味、视之无物、听之无韵,也只有孔子、老子这样一些少数的圣贤才会孜孜以求。营营众生谁愿费那脑筋,自然

轻松麻木地听信宗教的蛊惑者居多的了。蛊惑虽说是欺骗,然而,这些善意的谎言效用却是奇效哦,自从有了智慧的人类以来,恰恰正是这

些鼓惑给予了普罗大众精神的寄托、凝聚了人心、稳定了社会……从最早的图腾崇拜,到现今的各大宗教,所起到的正面效用也是无法抹杀

的。唉!大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倒更象是一个女人:宁愿感情用事地相信美丽的谎言。但是,一旦导人向恶的邪教乘虚而入,其危害也是

不可低估的啊!宗教与邪教的差别可要认清啊!切记!切记!

真相乏味而冷酷理智则无害,谎言美好更温馨盲从将遗祸。

二○一○年九月十日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歙:读音xī,吸,收,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自译:若要收,必定是先放;若要削弱,必定是先加强;若要灭亡,必定是先兴旺;若要获取,必定是先给予。这是很微妙的道理。

柔弱克制刚强。鱼不能脱离水潭,国家的权利不是用来向人炫耀的。

2003年10月9日晚

感:辨证的道理吗,一般都好理解的。但要在现实生活中不被各种迷雾所迷惑,那也算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白人啊。忽然想起

那句老话(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能。”大概意思都差不多,只是前者唯物,由因而果。后者唯心,颠倒因果。

二○○四年九月二日晚

感二:将欲张之,必固歙之;将欲强之,必固弱之;将欲兴之,必固毁之;将欲予之,必固取之。是谓微明。

刚与柔、强与弱,互可易势。鱼不可脱于渊,事必循于道,国之利器顺势而用可也。

二○一○年九月廿二日

【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

天地将自正。

自译:“道”是恒定不变的,它从不强行作为,但没有什么不是由它主导的。统治者如果能遵守它,世间万物会自行完善。完善了

便欲有所作为,我们都将用无名而朴实的“道”使之平静无为。用无名而朴实的“道”使万物平静无为,于是万事万物才不会有缺失。万事

万物没有缺失就一切自然宁静,天地就自然完美。

2003年10月21日晚

感:顺应自然规律,天长地久万物和睦。可是多少亿年之后,太阳膨胀时,大地之万物不知将如何?再往更遥远的未来想,一切都

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成了黑洞,万物又将何存呢?呵呵!杞人忧天为时过早,未来自有未来智慧留存的方式,以今天的智慧又岂能尽知呢。

二○○四年九月二日晚

感二:要说将来,实在太遥远、太难料了,的确是今人智力所不能及的。但以此来分析过去呢?所谓弱肉强食,恐龙尽占食物链顶

端。遥想那时,万千生物的生杀予夺大权,尽在恐龙掌控之中,也不知多少种生物为其杀尽吃绝?且看那黑暗中苟且偷生的蟑螂,因为其不

屑一顾,倒也子孙满堂家族兴旺。忽在那未知的一夜之间,恐龙彻底地灭了顶;蟑螂却斯斯然繁衍至人类占绝对优势的当今。天道之所不灭

的蟑螂,如今为人所痛恨,欲灭之而后快,只恨无法如愿。想当年我们要“灭四害”,四害至今猖獗!类比一下,我们有否庄子捐弹而反走

一样的自省?会否在未来的某一刻,一夜之间…………唉!不敢往下想了!

二○一○年九月廿六日

【德经】上【德经】下
参考书【老子臆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