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闲来歪批漫读(一)

卷一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首先这些问号用得好!意思是说并不强求你也一定要承认是这么回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不过话又

说回来,这些问号也未必就是孔子的原意。不过希望是的啦!因为对这话我就有不同的看法。

学到的知识,时常在实践中去运用,未必就是快乐的。反正地说,别人都说咱中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如果将学到

的知识时常在实践中去运用是快乐的事的话,那为什么今天的学生快乐的事情会不去做呢?要知道快乐的事是人人都愿意做

的啊!由此推断,学而时习之,未必快乐。还有一种调侃的说法,比如学了屠龙之术,想去时习之也是不能啊!这渴望快乐

却苦于无法快乐得了,可如何是好啊?!正如当今全国人民学英语,不论年级、专业、职业……英语绝对是主打考察项目,

管你实际工作是否用得上英语,你要英语过不了关,什么都免谈!还有一种抬杠的说法,比如学的都是开枪放炮这类杀人的

知识,若要学而时习之的话,我想除了西特勒和日本的军国主义斗士们,没有谁快乐得起来的。哦!美国的“邪恶轴心”说、

“先发制人”说有明显的这种倾向,大家得多提防着点。今天它就逼得朝鲜铤而走险(自称)试暴了原子弹。看来并不是学

什么都可以时习之的啊!

在今天、未来将更加是:空间距离的遥远,已经不能造成朋友之间有什么离别的感觉的了。倒是心灵的距离让越来

越多的人对面似陌路。讲究所谓的够专业,让人们失去个性,趋向于机械;追求利益,什么都讲究个赢利,人们交往的最佳

状态起码得要所谓的双赢、最好是多赢,利让人们没了情。今天能够让人不亦乐乎的,当是有朋自专业、利益中逃脱出来啊!

这“人不知”的“知”字,看到别人的一种解释说是“了解”,后面还跟上个“我”字。觉得挺牵强的。我便想到

跟愚蠢的人,或者是又愚蠢又卤莽的人一起,是最容易令人恼火的。于是想到古人的“知”和“智”是常通假的。哦,这便

能说得通的了:别人很蠢还不理智,都能不着急上火的人,不就是君子吗?这种君子的标准太过宽泛了,那些事不关己高高

挂起的人们,很容易便混进了君子的行列的。(2006.10.9)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有子是谁啊?哦,是孔子的弟子,说是姓有,名若。感觉这弟子的水平就是比老师的水平低些,唉!青出于蓝胜

于蓝这话,说起来容易,要实现它还真不易!

要说这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爱之本实在觉得太狭隘了。所谓“本”就是树根的意思,整棵树长得如何,完

全都取决于它了。其范畴属于充分必要条件。而所谓孝悌,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也就是说属于必要条件。比如说乖乖崽并

不一定就是仁爱之人,有的甚至是社会责任感极其低下的。当今不少贪官,顾家对他们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贪来那么多钱

他们大多不都是用来孝敬父母,供给妻子享受最顶级奢侈的生活吗。相信除了其家人,不会有谁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仁爱之心

的吧!君子操心根本的事情,这根本的事一旦弄错了,产生出来处世之道、行为准则可就有天壤之别啊!贪官们无不自称是

人民的公仆,他们做得到孝悌,但不冒犯他们的主人——人民——而胡作非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2006.10.10)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让自己显得很可爱的样子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必是怀有自己目的特意做作出来的。有的人长年累月地如

此这般做作到后来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上级领导、有可能决定他命运的人们,会觉得他是那么地善解人意,无微不至。

不过这类人,一转脸面对有求于他的人,那是绝少有仁爱之心可言的啊!

就是不知道敬业的、真性情的喜剧演员们,看了这句话会否抗议?敬业的喜剧演员是非得将巧言令色做到最好才行

的啊。(2006.10.17)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天都要在三个方面进行自省,实在很辛苦,不过对于提高自己的操守应该会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之所以用“应

该”这个词,是因为我自己很难做得到的。希望本人文字的读者您能做得到的,但是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俺可

不敢强求您的。

有一句老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听起来的确挺刺耳的,但它却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本

性都是自私的。要让人们做到为他人考虑问题忠心不二,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本性决定人首选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

所幸的是人的思想可塑性是非常强的,而人类在总结自己存亡经验教训的时候,产生了不少极具说服力的学说,比如咱们先

辈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先贤创立的儒教学说便是其中之一。令人遗憾的是今人继承先人的精华看来是越来越少的了,要说是一

代不如一代那是很不准确的,如今完全是因为咱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商业化社会环境,而这种环境最容易激发人们发奋的便

是利益,凡事都要讲究所谓利益最大化,即便是要利他还要特别强调一个所谓双赢最好。只有当我们发展到一定的富裕程度,

才会幡然醒悟,重拾先贤遗产中的精华。但愿这一天能早点到来,否则,遗忘得太久了,被西化得不成样子了,便要应了

郸学步典故,直落得路都不会走,要匍匐而归那么惨的啊!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誉的解读吗,与前面一句的大同小异,就不多罗嗦了。

传授知识,自己是否践行,是不是会让学生实践这一点吗,如今这应试教学方式实在是完全有违先贤的话啊!这方

面的看法,在本篇的第一句话的批语中本人已经议论了,很无奈,就不多说了,自己看看吧。(2006.11.22)

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战车的大国:必须真诚操办国事并且有信用,节约开支但要爱惜官吏,按照农时役

使民众。”

感:带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官吏要爱惜,民众则是拿来役使的。然而,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

国之本”。不知道“爱民如子”这种说法始于何时?是早于还是晚于孔子的年代呢?孔子是否同意这观点呢?最后一句话实

在多余,既然“敬事”,民为国之本吗,民众的事便是国家大事了,认真、真诚操办好了民众的事,又何须役使民众呢!倒

是“节用而爱人”说的很是,国家财政开支皆来自于民众缴纳的税收,民脂民膏啊!理当节约的。记得《中国农民调查》中

提到,从汉朝以来,官吏人数所占人口总数比例一直是攀升,是人大都希望成为官吏,看来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呢?自私

自利的本性使然。官吏贪腐如今已成为世界官吏的癌症,督促他们节俭自持实在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护啊!(2006.12.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作为弟子来说回家则要孝顺,出门在外则要谨守师道中做弟子的本分,谨慎而有信义,博爱众生,

待人亲切有仁爱之心。做好这些还有空余的时间精力的话,就用来学习前人文献。

感:做人先正身,文化知识且在其次。正身的基本条件是尊长和善待万物,行事谨慎和对人诚信其实已是前者的衍

生品性了。

由于孔孟之道的日渐被国人所重视,已经有的地方将对父母孝顺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必要条件。而因为出台这么一

个条款,竟然会被人称做为无聊,甚至将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来与之相提并论,将一个善待万物最细枝末节的具体事项,来

与做人的基本条件做比较,实在是滑国人之大稽。看来国人国人对孔孟之道的精髓,不是越来越重视了,而是数典忘祖得离

谱了啊!还有人提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孔繁生未尽孝道……国人实在非常有必要普及

“入则孝,出则弟”这句话的学习啊!建议那些认为起码的孝道都做不到的人可以做官员的人们,以及那些得出孔繁生不孝

顺结论的人们,读一万遍:“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006.12.18)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夏(孔子的学生)说:“重视贤能轻视女色,侍奉父母便能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力便能奉献他的生命,和

朋友交往便能言而有信。别人虽然说没有学,我必定要认为他是学了的。”

感:遇一女子贤能且贤惠,当贤之乎?当易之乎?奈何?!

常见那好为人师者,遇到谦逊自觉学浅之人,便即端起教师的架子,以教训的口吻与人说事。待到别人与之深入探

讨时,却发现自己见识其实远不如人时,他们还是要硬撑,便搬弄些专业名词、权威姓名来企图唬人。还无法奏效时,便要

恼羞成怒提高声调预备争吵的了。别人客气回避了,他便人后极尽贬损之能事,对人予以诋毁,欲在旁人处争回面子来。旁

人打哈哈应承着,他便阿Q式的意得志满了。劝好为人师者,当仔细学习子夏这后面一句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才可能让自己不会成为毛主席所指的那种“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荡得很。”的人。(2006.12.2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固陋,见闻不广。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无:通“勿”。如:类,类似。过则勿惮改。”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会见识不广。君子重要的是忠信。不要与不似自己是君子

一样的人交朋友。有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感:未必只有正襟危坐,样貌庄严者才是君子,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反过来说,很多正襟危坐、样貌庄严的

贪官污吏们,当他们被绳之于法而拉下马后,我们才发现他们原来不是君子啊!学,千万弄明白了:光学科技、文化知识,

那是完全不够的。要做君子吗,估计还得学做人,学习为什么要善待他人的道理,因为我不是君子,所以说不全还要学些什

么的。我认为“忠信”是表象,懂得善待他人的道理,然后由衷地有忠信才更重要。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交往成

为朋友、知音,本来就得志同道合方成得了朋友的。不管谁自认是正人君子,也切末将不与自己类似的人视为小人或异类而

加以蔑视。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应该是君子们起码的条件吧?就怕有很多人是难以知道自己有过错,还要自诩为君子才是非

常麻烦的事情啊。(2007.1.31)

曾子曰:“慎终追远终:指父母的去世。慎终:古注:“慎终者丧尽其哀”。

远:远祖,祖宗。追远:古注:“追远者祭尽其敬”,民德归厚矣。”

 

翻译:曾子说:“父母去世时虔诚地哀悼对待祖先虔敬地祭祀,民风便归于淳厚啊。”

感:做人不可数典忘祖,从小里说:家有尊长,族有先人,国有炎黄。从大里说:人类有猿,地球有尘埃,时间有

大爆炸。小处莫忘了祖先,大处别忘了大自然。德之厚薄,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解读,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感恩祖先,敬畏

自然,人类方可繁衍于未来。(2007.2.3)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其诸:这大概?”

 

翻译:子禽向子贡问道:“孔子到一个国家,必定要听国王说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特权是求来的吗?抑或是国王

给予的?”

子贡说:“孔子温和、善良、恭敬、勤俭、谦让才能得到的。孔子求得这特权,大概与别人不同吧?”

感: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把它做点篡改:仁者如山,智者似水。是人都是自私的,特别是今天这个

商业化社会之中,人们大都注重自我,强调自我推销。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张扬地极尽能事推销自我。抽身世外,冷眼旁观

一下,便可发现:人人都似乌眼鸡一般。是人又都是向往善良美好的。试想,这个时候,飘然莅临一位温良恭俭让的异类,

怎么可能不会倍受大家欢迎呢?!在书店的书架上,经常看到太多的教人如何推销自己的书物,我没翻阅过其中的内容,不

知道其中说些什么,不知道它们的作者是否懂得这个道理?相信应该会有懂得的,从他们出这种书的动机看,我估计他们也

都是只务其虚,不务其实的,也就是:取其表,去其里。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07.2.9)

十一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看他的志向是什么;父亲亡故了,看他的行为;一直不改变他父亲为他确定的

目标的话,可以说他是孝顺的了。”

感:这“父之道”实在太过宽泛了,要直接理解“道”的本意,实在是谬误太大,因为不可能每个做父亲的人所尊

崇的道都是高尚或美好的道,相信孔子不大可能倡导儿子因为孝顺而继承盗贼父亲遗志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

父亲会期望自己的儿子为盗做贼的,所以本人便将“父之道”翻译为:父亲为儿子确定的目标。虽然有点武断霸道,但窃以

为这种说法应该更接近崇尚礼教的孔子的原意的。

当父亲在世的时候,儿子的志向如果与父亲对其的期望不相吻合的话,按照孔子的标准,可以说此为不孝之子的了。

当父亲亡故了,儿子的行为按照他自己的志向而违背了父亲的期望时,按照孔子的标准,那么这人还是个不孝之子。设想一

下,如果某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是:请正廉明、为官做宰、光宗耀祖;而儿子的志向以及一以贯之地是清心寡欲、淡泊人生

的话,这个儿子按照以上的标准,是不孝子那是肯定的了,但就能说他不是好人了吗?!应该是不能的。由此便想到现今不

少父母,因为对子女的爱,而武断地为子女确定人生的目标,并不遗余力地逼迫子女按照其既定的目标挣扎努力……当子女

们最终未能达成父母的愿望时——即便是子女一生痛苦地达成了父母的愿望了——人们是不是要对未能达成父母愿望的子女

予以谴责呢?人们是不是能够对一生痛苦地达成了父母愿望的子女给予同情呢?这样的情形之中,子女的孝与不孝便能否推

定他们好与不好吗?人们到底能不能反思做父母的过错呢?进而深思一下,当自己为人父母时,应当如何期望子女的未来呢?

当自己成为师长的时候,是否应当以应试教育的标准——即便是被动地以所谓的适应现实为托词——来衡量子女的优劣呢?!

我的结论是:孝道无可非议,“吾日三省吾身”是为人父母师长者最应牢记并身体力行的!共勉!共勉!(2007.2.15)

十二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另一种断句: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说:“礼法的运用,最好效果是和谐。先朝的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之所以完美,就是大事小情都遵循这

原则行事。也有不能做的方面,就是只看到和谐而一味求和,不用礼法去节制行为,也是行不通的。”

另一种断句翻译:有子说:“礼法的运用,最好效果是和谐。先朝的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完美就在于此。如果大

事小情都放任它,有时也是不行的。只看到和谐而一味求和,不用礼法去节制它,还是行不通的。”

感:在私欲不可能得到满足的现实世界,在共产主义尚未实现的时候,在道家学说“小国寡民”的理想状态并不现

实的世俗社会,人们没有适当的约束的话,必然要堕入老子所说的“损不足而补有余”的恶性循环之中的。在我们的先人,

这种约束是礼法;在今天,不少人狂妄地高叫“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便可以做”,即便是礼教中非常可取的部分对人们的行

为约束,已显得近乎绝望的无能为力,这种约束似乎只剩下法律了。是否是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

反而更加堕落了呢?!抑或是暴发户式地迅速发展的转型社会,都要面临道德沦丧的悲哀?!只有待到资本积累到一定的富

裕程度后,人们才能想起重拾道德的规范、礼教的典范?!人类的悲哀和希望就在于,私欲在激发人们奋斗的同时又总是操

纵引导人们走向疯狂,而当疯狂的伤害对自己形成了足够的伤害时,人们便又会惊异地进行矫正,直至矫枉过正。正如战争

——和平——战争……便是人类永远摆脱不了的梦魇。于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演义便总结出了一句含有深刻哲理的话:分久必

合,合久必分。因此说,因为今人的道德沦丧而大唱挽歌好象也有点杞人忧天了。呵呵!希望如此啊!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它永远是人们无限接近的目标,大家共同努力最小距离地接近它吧!因为潘多拉的魔盒最后

盖住了的是希望吗。(2007.2.28)

十三

有子曰:“信近于义近:接近,符合,言可复也复:践行言论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因:依靠,凭藉,亦可宗也宗:值得众人师法的人。”

 

翻译:有子说:“讲信用符合道义,言论可以践行;恭敬符合礼义,能够远离耻辱;倚赖的都是亲切有仁爱之心的

,也是值得大家信赖的人。”

感:第一句话感觉有点本末颠倒。所谓讲信用,便是要言行一致。如果某人先许诺了,后又因为这个那个理由不去

践诺,根本就无法让人相信其为重信之人。人们是很难信赖、尊重这样的人的。谨言慎行之说,便是让人首先谨言,然后再

小心地去践行自己的诺言,勿要偏离了自己的言论。想起金庸的《侠客行》,连江湖中人都懂得言出必行,更何况知书达理

儒雅之士,又如何能因为这或者那的原因而不言行一致呢?试想,随便当面问谁:“你是否会言行不一致?”我看连昨天说

“四不一没有”今天说“四要一没有”的垃圾都不会回答说自己会的。可见言行一致是人们普遍的要求,要求自己如是——

有的当然是强辩啦,要求别人更其如是。

这第二句话,让我想到老子的“宠辱不惊”的观念,再就是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理想境界。

想来在利益左右人们的现实世界中,总是有这样一种人,别人虽恭之合乎于礼,他们就是要因利益当头而辱及他人的。基地

组织对美国倒是不恭得很,未必便受其凌辱的。巴勒斯坦、伊拉克的平头百姓,估计大多恭之合乎于礼的,然而美国因为其

国家利益,便要让他们倍受耻辱的。可见这第二句话狭隘了点,得加一前提条件:对守礼之人方可恭之近于礼。然后才不会

自取耻辱。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这句应该是不错的。俺就省点事不歪批什么了,顺便说

点题外话。有位编辑在本人的网站看了在下的文字,本想为我出书,但又劝我不要太过莽撞,有不同观点就放肆说将起来,

特别是像《论语》这么正统权威的也要歪批,怕是会误导孩子的。偏生我又是这种任意而为的性格,为追求宠辱不惊,便非

常坚持地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无为小子个人主页”——说自己想说的话。查古文翻译撞进我这里的学生还真不少,也

不知道他们是否被我误导了?未成年的孩子们记住了:读任何人的文字都要自己琢磨琢磨,有道理的话才能信。包括这句!

呵呵!!!(2007.3.7)

十四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居住不求安稳,做事快捷说话谨慎,向有道之人靠近而使自己正直,可以说是好

学的了。”

感:由此想到几句话:“饱食终日”有无所事事的含义;“饱暖思淫欲”阐述了人类吃饱穿暖了,便是要讲究享乐

的了。然而,做为一个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求个温饱,居有定所。按说谈不上过分,而按孔圣人的标准,却又不能

温饱、安居,这问题究竟出在哪呢?想来从“饱暖思淫欲”这句话即可看出端倪,问题吗,就出在这个“思”字头上了。困

苦时,人们想的是如何求得个温饱、安居,尚无暇奢望享乐的。待到拥有了这些之后吗,嘿嘿!享乐便成了挥之不去的念想

了。原来,人是永远无法餍足的动物。正面地看这点呢,这便是人类成为地球智慧的极品的原因,是人类发展壮大的根源,

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负面地看这点呢,这便是人类战争的原因,是人类尔虞我诈的根源,是人类破坏环境的源动力。如何解

决这个矛盾呢?儒家开出的药方便是“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践行礼教。具体操作即是:食不求饱,居不求安。道

家的办法有愚民之嫌:“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先人们采用儒家、道家哲

学治理国家的都有,到今天来看,正面、负面的效果还是依旧:人类的技术进步喜人,掠夺与战争与人类永远相伴,环境破

坏程度令人堪忧。人类将何去何从呢?看来只有期待是人都明白这个动态平衡的根源,自我觉醒,都有了圣人的觉悟的那一

天。人人都:就有道而正己。于是,共产主义便有望实现的了。呵呵!可能吗?希望在人间吗!(2007.3.14)

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出自《诗经·卫风·淇澳》。

有两种解释,一是:切磋、琢磨分别是加工骨、象牙、玉、石的工艺,不加工不能成器。

另一是:加工象牙、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取精益求精之意。’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赐:子贡的名,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横,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还不如贫穷而热中于道义,富有而尊崇礼教。”

子贡说:“《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是不是就是说这个啊?”

孔子说:“赐啊,我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啊!告诉你前面的话你就能够知道后面的意思了。”

感: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原本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出在道是什么样的道?礼是什么样的礼?如果是如韩愈所说

的:民不事其上,则诛;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这样的道、的礼,恐怕贫者难安其道,富者不好其礼的了。切

之磋之,琢之磨之,怕是也无法成其道、倡其礼的。正如老子所说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试想,统治者高高

在上,民众须得战战兢兢地侍奉着,否则便是要杀头了;和尚不准做了,佛经、《道德经》要焚毁,庙宇不准存在了,天

下只能“教者处其一”,非得万马齐喑那么恐怖。统治者必定是难成其治的。可惜那韩愈没有生在孔子的年代,否则孔子

得下一番工夫切之磋之,琢之磨之。最后,孔老夫子是否能与之言《诗》还未可知啊!(2007.3.22)

十六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翻译:孔子说:“别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了解他人吧。”

感:高见!只有当你了解了他人,才更有办法让他人了解你自己啊!人们挖空心思、焦虑不安地想着如何推销自己

的办法,原来孔圣人早已道出了其中真谛。记得看小说《教父》,黑手党人坚信:是人都有弱点,都有其软肋,一定要全

面充分地去了解他,然后才有办法对付他。有想起媒体介绍的赖昌星的笼络官员并拉他们下马的成功手法,也不外乎先充

分全面地了解猎物,然后手到擒来。还想到台湾的选举,陈水扁可算得上是其中圣手,他充分了解了民众的弱点,两颗子

弹便一切搞定。真理只有一个,懂得它是一会事,能否运用自如是另一会事。孔圣人早就懂得,可运用起来未必就能得心

应手的,因此他没能在一个国家掌握重权来推行他的政治理念啊。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吗。在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必定是能玩得炉火纯青的了。唉!“君子可欺之以方”吗!不过还好:“难罔以非其道”啊!你是要学习孔子呢?还是要

效仿陈水扁呢?得失之间,可要先想明白哦!(2007.3.27)

卷一 为政篇第二

十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通“拱”,环绕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施政用德治,譬如北极星,安然地处在他的位置而众星环绕着它。”

感:由此想到了另一个常见词:“众星拱月”。每当皓月当空之际,群星自然逊色了许多,于是乎人们看上去,便

自然感觉是众星拱月的了。此时月亮便成为了中心的了。那北斗星具有黑夜指引方向的功能,便是标准的象征了,所以孔

圣人自然是要以它来说事的了。月亮属性阴柔,对其予以赞美、讴歌并奉若神明的,那是崇尚它的文人雅士用来说风花雪

月的事情的了。在那很早很早以前,人们有所谓的地心说,即,地球乃是宇宙的中心。当哥白尼要破除这个谬误时,竟然

会被疯狂的人们活活地烧死。这从政者将自己的位置放得是不是地方,可会对这所谓的德的理解产生非常大的偏差的。不

是有句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吗!屁股坐在哪一边,想着的便是那一边的利益啊。倘若统治者自认为高高在上,一切

以我为中心,对百姓的好政策便认为是一种施舍、一种赐予的话,一旦遇到民众的利益与统治者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他们的抉择、取舍便是要出错的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朝代的帝王,

大都是明白的,然而,所有的封建王朝却无一例外地都走向了覆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我说,执政者、执政集体忘我

才是德。居其所而众人拱之就不要强调了,春风化雨式的润物细无声似乎更贴切啊。(2007.3.30)

十八

子曰:“诗三百《诗经》共有诗三百○五篇,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此语出自《诗经·鲁颂·駉jiōng》,原文“思”字本为语气助词,孔子借用时,赋予新意。”

 

翻译:孔子说:“《诗经》有诗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它,就是说‘思想没有邪念’。”

感:诗对我来说,总是那么遥远。《诗经》更是没有通读过一篇,所以不知道它是否有有邪念的诗篇。于是在网上

搜索了一下。发现朱熹就质疑其中的《桑中》、《溱zhēn诸》“果无邪也?”因此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标准,这邪不邪,

原是很难说的。儒家标准,并非是天下唯一的绝对真理的标准,你说是邪的,别人未必认同的。另外还有就是,同一句话,

有说者本不邪,听者意会得邪了;也有说者本是挺邪的,听者衍生推而广之地解释了,就变得中性了,无所谓邪不邪的了。

你又如何判定某一句话是否是邪呢?比如据说是所谓人道主义的代表的叫什么瓦拉说:“不道德的享乐是不存在的。”于

是有人便直白地解读说为:凡是享乐便是道德的。我没读过那个什么瓦拉的著作,不知道他的整套学说的观念是什么,就

话论话来说,我却可将这句话理解为:某人的享乐如果不道德的话,这人不可能真正地享受到快乐。再譬如那《金瓶梅》,

有人将其视为诲淫诲盗的黄色小说,有的作家却从中汲取了不少的养分。对这《金瓶梅》又当如何一言以蔽之呢?一件作

品,被读者、观众再加工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言以蔽之导致的以偏概全的可能性看来是非常大的。我看最好还是不

蔽也罢。罂粟花在观赏花卉者眼里挺美的,在毒贩眼里便邪乎了。(2007.4.2)

十九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守规矩。”

 

翻译:孔子说:“用政令来作为治理民众之道,用刑法来约束民众,民众但求免罪而没有廉耻;用道德来作为治理

民众之道,用礼教来约束民众,民众有廉耻感且守规矩。”

感:道德与法律,谁先谁后,谁主谁辅,这便是儒家哲学在国家治理实践上成败的分水岭了。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了,

俺一介草民,讨论它似乎有点如俗话说的:咸吃萝卜淡操心。唉!既然俺的《增广闲文》选了《论语》来歪批漫读,写到

这里来了,也无法回避。想起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话,又自觉无碍,那就不揣冒昧,批它一批吧。抛砖引玉之

类的话也就懒得说了,反正是管窥之见,读者不幸读到了在下的文字,读过即忘也就是了。

儒家思想有个基本的出发点,便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以此为基础,推而演之,自然是如

孔圣人以上所说的,治理国家必定是要将道德放在法律之先,道德为主法律为辅的了。

而我始终认为本能决定本性,人最基本的本能的需要有衣食住行。饿了要吃,吃要可口,于是便会有美食的讲究;

冷了要穿,穿得保暖,裘皮最保暖,于是猎杀动物取皮吃肉成为必然。于是人类锦衣玉食的追求成为大自然遭受掠夺、被

破坏的沉重负担。风餐露宿对人来说太过艰辛了,做房屋居住便是人类起码的需求,居住要舒适原本并不过分,舒适的程

度对于人来说却是难有最高极限的。对于今天极致的舒适条件来说,阿房宫、圆明园也便算不上什么的了。同样的道理,

今天的空中客车A380,几十年之后,其超豪华程度估计也是要算低档的了。衣食住行有了保障,按照俗话说的人又要饱暖

思淫欲了。《纣为象箸》难道不就是人类的写照吗?如此看来,人类的本能能够决定人一出生,便会是善良的说法实在是

非常滑稽的。婴儿饿了必定是要哭闹的,一旦衔到了的哪怕是极度孱弱的母亲干瘪的奶头,也是要止住哭闹然后拼命地吮

吸的。孔融让梨是长大后,成人们教育出来的典范。人们之所以要树立这样的典范,原因便是要拿来教育人类本性导致的

不礼让的人们。典范终久是少数啊。当人们起码的本能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善良、礼让的招牌自然会是彻底的苍白无力;

当人们拥有了足够的权利和钱财,极端的享乐的唾手可得、它们无时无刻不在的召唤,便成为逾越道德界限的温床,只有

当违法成本足够高时,才有可能止步。“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这句俗话非常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人追

逐利益的疯狂,如此疯狂地获取利益的唯一目的,便是满足自身的享乐。因此,人类的本能决定的本性的这种恶的趋向,

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得不制定一些必须共同遵行的规矩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规矩便是法律。当然,道德教育在人类文明之

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人类文明没有法律的约束,利益必定要突破道德的防线。

人,有法而求免,求免而有格,有格而有序,有序而论道德,有道德而有耻,有耻而文明。(2007.4.9)

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会困惑,五十岁懂得客观规律,六十岁能听取各

种意见,七十岁能够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

感:如今的法律规定,十四岁便是部分行为责任人了。是不是早了点?孔圣人到十五岁才自我意识觉醒,对普通孩

子要求竟然比孔圣人还要高啊?哦!一般孩子是六岁开始上学,按照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来算,正好。教育遵照孔圣人的

规矩,倒是不错的了。孩子们这十五岁之前的学习,便属于启蒙性质的学习;也是属于家长、老师、国家、社会强加给孩

子们的学习;又或者说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是说,孩子们十五岁之前的学业,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否则没有基础,

今后为自己志向而学的知识便是很难掌握得了的。虽说是非得学不可,但就是那教育方式实在不知道哪样最好?先人们强

调,这个阶段以死记硬背为主;现今的教育方式,以会考试为标准;本人认同的方式,以寓教于乐为标准,所以我曾说过:

勤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也不知道到底那样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不过我认为,以会考试为标准的教育方式肯

定是最差的。我看啊,不同的知识,应该有不同教学方式吧:概念以理解为主,经典好文章背诵一些,对于十五岁以后的

学习,应该会好处不少的。

想起本人在歪批《增广贤文》中批“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来寻死路。”(点击进入),读者可以参看一下。

孔子关于五十、六十、七十岁的说法,让我懂得了俗话说的:“老人是个宝。”或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道

理。进而明白为什么国家高层领导人的年龄都是那么大了,看来一味强调年轻化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啊!当然

啦,太老了应该也是不行的,要知道日理万机的人物,接收、处理事务太过迟缓的话,也是很危险的哦。

必须强调的是,这些说法,都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之上:这个人后天教育中,接受的价值观是与人为善的观念。前

些天,我就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俩七十多岁的老头诱奸未成年少女的报道。试想,一个暴君、一个邪教教主,他的年龄越大,

他作恶的计划估计会越周密而更具杀伤力。这种人的不困惑,大概是不会对杀人如麻有所迟疑,他的不惑,便是要令世人

困惑的。这种人懂得的规律,便是仇恨清算的规律、是唤醒人类恶念的规律。这种人的随心所欲,便是将人类推向歧途时

的得心应手;他所不逾越的规矩,便是决不让人类走向和平安康。圣人与魔王的分化,也就是在一念之间啊!(2007.4.16)

廿一

孟懿子问孝孟懿: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其父临终前要他向孔子学礼

子曰:“无违。”

樊迟御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孟孙:指孟懿,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仲孙何忌请教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违背。”樊须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仲孙何忌问我

什么是孝道,我回答说‘不违背’。”樊须说:“怎么说?”孔子说:“长辈活着的时候,按照礼教侍奉他们;长辈逝世

了,按照礼教安葬他们,按照礼教祭祀他们。”

感:因为没读过《礼记》,没法发言的。于是在网上找了来看,呵呵!老天啊!按照《礼记》行事,人要成机器人

的了。摘录几句《内侧》中的话如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湢:读音bì,浴室。”这一家人,男女不共用一个浴室还

勉强说得过去,不共用一口井就太离谱了。“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原来《礼记》

规定女子出门也是要蒙面的啊。不大清楚古人的道路如何走法,难道都是单行线不成?“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哕噫、

嚏咳、跛倚、睇视。寒不敢袭、痒不敢搔。”这不叹气可以,要是感冒了要打喷嚏咳嗽可是没办法克制得了的事。斜倚着

是不大雅观,眼神斜一下都不可以实在太难了。冷了不能打冷战,痒了不能抓实在很痛苦啊。难怪礼教被人们诟病其太过

繁文缛节了。当今的人们,能做到曾子说的:“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就已是凤毛麟角了,要全按《礼记》

的标准来衡量,全都是大逆不道的忤逆子孙啊!

话又说回来,当今,大逆不道的子孙还真不少,相比于古人,估计应该是更多一些。是因为刚刚“破四旧”后,又

马上受到西方观念的冲击?于是人们惊呼:国人道德沦丧了!怎么办呢?于是便要“克己复礼”?矫枉必须过正?还是如

毛主席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主席还是真英明!就是这何为精华,何为糟粕的判断,可千万要谨慎掂量,

“百家争鸣”了再做判断为好。(2007.4.19)

廿二

孟武伯问孝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伯:爵位,伯爵。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爵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的疾患要特别操心。”

对孔子的回答,前人的另两种注释:

1、父母关爱子女,无微不至,惟恐他们得病。做子女的能体会父母的用心,也细致入微地对待父母。

2、子女只需要父母在自己得病时担忧。其他时候就别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了。

感:我所取的这种翻译的原因,一是直译,这样似乎更接近原话;二是基于我所认同一个观念:子女应该最大限度

地不干涉父母私人空间,正如前面所说到的,做父母的不是“而立”了,就是“不惑”了,他们只有在疾病面前才会很无

助,需要子女关怀和呵护。在平时吗,子女尊重他们的抉择才是根本所在。人们常说:孝敬父母,后面这个“敬”字千万

不要忽略掉了。

将这理念推而广之,成年人之间,也是应该彼此给对方以足够的私人空间为好。创导你自己所认同的观念可以,干

涉别人的为人处世方式就大可不必了。都是成年人,行为不厚道者,自会有社会规律反制他们的。正如我在一个道观(九

江都昌县的老爷庙)看到的一副对联所说的:“处世厚道见吾不拜又何妨,做事奸诈任尔烧香也枉然。”成年人在社会上

栽的跟头多了,自有其遵守社会公德方式方法的。《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得是不错的:“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

不欺。”(2007.5.14)

廿三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当今的孝,说的是能够赡养父母。而犬马,都能够得到豢养;不尊敬父母

的话,又如何予以区别呢?”

感:惭愧!本人学上句,不读下句的。原来孔子已经强调了孝敬的“敬”字了。本不想再批这句的了,但既然着重

谈到这“敬”字,不由得仔细想了想这敬,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敬而远之,一是敬而亲近之。所谓敬而远之,是

迫于某种压力,畏惧而不敢冒犯,但心中绝无亲近感的那种。听说如今有的省份,制定了不孝敬父母者不能当官的条例。

估计不少官员,迫于此,不敢不养父母的了。官场多喜欢做表面文章,当今的说法叫做做秀,估计会有不少官员做秀是会

做到极致的。但内心是否真能如颖考叔那般诚心孝敬,甚至惠及旁人呢?这应该是期许太高了,做不得如此的指望的!在

当今这竞争激烈、择业艰难的时代,子女远在异乡奋斗的不少,是不是远离父母者即为不孝呢?我看这倒未必,此远近不

在空间距离,而在心里距离。郑庄公从“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到“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根本在于其心里距离的

改变啊!真的是“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唯愿有朝一日官场无须制定不孝敬者不能当官的条例!(2007.5.15)

廿四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子女,晚辈,有酒食先生馔先生:父母,长辈,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对尊长和颜悦色最不容易做到。有事晚辈子女来做,有酒食尊长吃,难

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感:上一句已经说过了,对善于做秀的人来说,要他们对任何人和颜悦色都不难,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人便能做得很

好,甚至近乎完美。而孔子的原意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诚心孝敬,愿世人都有这份诚心。(2007.5.17)

廿五

子曰:“吾与回言回:颜回,孔子的得意学生,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翻译:孔子说:“我跟颜回交谈,一整天没有违背我观点的意见,好象很愚蠢。等他退下后观察他私底下的表现,

还是有足够的能力发挥我的观点的。颜回,不蠢啊。”

感:读到这句话,我首先想到的是大智若愚,不知道别人如何。何为大智若愚呢?我便想起了老子的那句话:“为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做学问吗,越学越多,多到一定程度,便有所谓的:学富五车、才

高八斗。于是人们便容易忘记,学海无崖、知识无穷,于是乎便如毛主席说的:“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就

高谈阔论起来,仿佛自己是“地上的全知道,天上的也知道大半。”有的甚至要掉书袋、转学问起来。惟恐别人不知道自

己学问高深。本人虽然还远没有达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做这网站以便自己高谈阔论,差不多也是这种劲头。汗!懂

得大道理的圣贤,他们从纷繁的学问之中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由表及里,抽去表象,掌握精髓,弄懂了事物根源,这便

自然而然地大智若愚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要做到“不愚”,是非常不易的啊!(2007.5.18)

廿六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廋:读音sōu,隐藏,藏匿?人焉廋哉?”

 

翻译:孔子说:“看他做事的目的,了解他行为的原由,观察他行事遵循的原则。人们还能隐藏本性吗?人还能隐

本性吗?”

感:由此想起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要认识一个人谈何容易!城府深者,可

不是那么容易便能知道其行事的原由、最终目的、和遵循的原则的。有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也难解其人的,要不怎么有的历

史人物,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始终存在争议呢。对于某物、某事、某人,不同的观者其实得出的结论也是千差万别,正所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吗。不过时间长久了,倒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评判出一个人的性质的,那就是利益取向。一个

人综观其所作所为,最后结果是为大众谋利益呢?还是为自己谋利益呢?当然,不排除有的人能够公私兼顾,在为大众谋

求利益的同时,也便实现了自己一己之私。对于这种现象,最好不要以阴谋论来评判他人的。这种人当作为圣人来看待,

正如老子所说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故能成其私。”要是如《枕中记

中的卢生,他说了:“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本没什么错,但他又要“选声而听,使族益昌家益肥。”还有“明于鱼

为己者也。”的公仪修,为了能“自给鱼”而不“受鱼”。这样的人,当如何评断呢?依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

原则来说,他们当作为君子来看待的吧,离圣人的标准还是差了一段距离啊。如果把握不住“取之有道”的这个“道”,

便是要堕为贪官污吏、奸商、小人甚至恶魔之列的了。

“利益取向”,此为我的判断标准,绝非诠释孔子的判断标准。读者别被我误导了喔。“人之初,性本善。”的观

点,我是不赞同的,我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观点迥异,读者小心。(2007.5.23)

廿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感:有一种说法好象是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的人,是蠢人。这便是不知道从以往的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人,也

就是不能“温故而知新”的人。这“温故”吗,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不仅仅是指温自己的故,还有温前人或者他人的故,

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知新”便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重蹈自己、前人或别人的覆辙。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

就万难啊!比如说:贪官自古有,如今特别多。这民主、法制……啥办法都用了,各国政府咋就没法杜绝呢?连自诩文明

的典范的美国,也派不出一个象样的世行行长呢?要为人师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再比如,明明知道西方国家当初工业

迅速发展时,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如今咱们国家迅猛发展,咋就又在重复发展——污染——治理的老路呢?温故容易,

知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还比如,是人都知道,与人类永远相伴的战争绝对是坏事,人类至今还是无法消灭战争。民

主大旗捍卫者——美国,正当人们以为它从越南战争中反省得很明白了,如今又陷入了伊拉克的泥淖。比如得太多了,最

后再比如一个:如今的老师们大概都知道,唯分数论学生的好差是荒谬的,但是老师们还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这做老师的

可以为人师否?贪官假公济私、企业主惟利是图、发动战争的国家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老师要保护自己的饭碗,综上所

述,私利是人类必须汲取教训的“故”中的痼疾,要“知新”也就是找到解决此痼疾的办法可就难了,因为私欲还是激发

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啊!根治的办法看来是没有的,能掌控好私欲造成的侵害与私欲激发的动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者是超级教

师。唉!人类温故不断,却总是重复着同样的错误。看来是人都不聪明,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俺。得出这样的结论,实在很

悲哀,俺也不想的。起码让俺明白了一点:切末好为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吗。(2007.5.25)

廿八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具。”器具用途单一;器具仅供使用。

感:做工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七分工具,三分手艺。”意思就是说,要做好一件物件,成功与否,是否有称手合

适的工具的重要性,占十分中的七分;手艺高低则只占其中的三分。可见器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由此推而广之到人

身上,上级领导都特别强调执行力,就是要求下级要如同工具一样按照上级的指示不折不扣地执行。军队里的要求就更加

斩钉截铁的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可见,身为下级,成为工具的重要性同样是不言而喻的啊!

何以君子就要不器呢?君子岂不是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吗?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之说如何成立呢?

写到这里,想起了《烛邹亡鸟》《中天台》的故事(点击标题进入查看故事),读过故事后,人们都会称这晏子、

许绾为君子的。于是明白了“君子成人之美”,关键在于这“美”,美者君子将成之,不美则拒之、阻之。在现实社会里,

有多少君子的对立面的人们,时刻揣度上意,惟恐自己的所言所行违背了上意,至于上意美不美,完全就不在他们考虑的

范围之列。这样的下属执行力最强,领导最喜欢。这样的下属被提拔最快——这也正是这些下属们的关心所在。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这何为美,何为不美?信奉的价值观不同,美与不美的标准也差异甚大,比较难以判断的。

大是大非的原则,倒还好抉择:与人为善者为美,损人者为丑。然而,这世上的事并非都是非此及彼的,比如当初将诸多

大专院校合并的抉择,在当时看来是美还是不美呢?凡事都要市场化是美还是不美呢?到今天,导致了“新三座大山”的

产生了,才知道原来当初认为不一定不美的,原来会是不美的。这可如何是好啊?又回到前面哪句话了:“温故”很重要

凡事得反复斟酌啊!侃到这里,又想起一个轻松的话题:最近看新闻,听说中国游客,在西方媒体评选最不文明的游客,

排名第三。其中有一条说是:中国游客穿内衣游泳非常不文明。于是,我想到比吉尼被西方认为是文明的,但其暴露的部

分远比内衣少太多太多;想到如今流行的低腰裤,T型裤头和大半个屁股都暴露无遗。西方不认为这些不文明,偏要将穿着

捂得严实得多的内衣游泳认为不文明。要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标准来说,究竟谁更不文明呢?究竟谁更丑呢?要我说,唯西

方标准为标准的理念,本身就是一种丑。(2007.5.29)

廿九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翻译:子贡问怎么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先做你想要说的,做好了然后再说。”

感:由此想到两点,一是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二是如此说来,如今的媒体便都非君子所为。

先讨论“酒好不怕巷子深。”在如今这竞争激烈的时代,这句话差不多已经被人们当做是绝对谬误的说法了。因为

从商业效率来说,酒再好,没有宣传,无异于猛狗当道,美酒再好也难免要“酒酸不售”的。但就这句话本身来说,其实

一点也不谬误。酒好不好,取决于酒的酿造,与它是在深巷还是在闹市没有一点关系。如此横说也是理,竖说也是理,那

到底谁有理呢?此二者差别就在于你强调的是什么。强调卖酒取利,当然酒好也怕巷子深;强调的是酒本身的好坏,那自

然是不害怕所处是否是深巷的了。正如老子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圣贤自然不在乎是

在深巷还是在闹市的,在闹市他是圣贤,在深巷他依然是圣贤。君子效法圣贤,自然也是如此。这便明白了一个道理,根

本在于本质,没有酿造出美酒,在闹市、疯狂宣传,也是要被淘汰的。现在的人们,多是强调宣传,虽说的是:只做不说

是不行的,强调得太过了,就难免要舍本逐末了。要做君子,看来首先得把事情做好,然后再说不迟。

说到媒体,它的前身似乎应该是长舌妇,她们走东家串西家,说长道短,真假难辨,是非曲直莫衷一是。长舌妇便

成了搬弄是非的化身。她们成为君子的对立面是肯定的。继承她们的衣钵的,自然是当今的狗仔队。什么八卦、什么阴暗,

他们就追逐什么。当舆论阵地被长舌妇、狗仔队肆意践踏长久了,那些具有君子风范的人们便不得不站出来争夺这块阵地。

于是便有了君子们的媒体,他们通过认真负责的调查,了解事件的真相,还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们还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的原则。长舌妇、狗仔队不能说没有原则,他们的原则是:惟利是图。也不能说狗仔队只说不做的,那太冤枉他

们了,要知道,他们为拍一张捕风捉影的照片也是要付出常人难以做到的蹲守的哦。由此看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的说法,不是君子的充分条件。而不过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已啊,狗仔队也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哦!不同之处在于小人是惟利

是图,君子则不然,君子是惟理是图。(2007.6.5)

三十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比:读音bì,依附,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君子合群但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感:想起洪应明的《菜根谭》开宗明义就说:“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洪应明的名头

远比不上孔子的,寂寞之说我也并不认同。但,由此可以看出,君子未必就一定合的来群的。孔子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他自

己所谓的君子。然而,最近不是有个叫李零的教授出了本书叫什么《丧家狗》吗。据说,丧家狗就是指孔子,说孔子是一

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吗。呵呵!这丧家狗、堂吉诃德之属,又如何合得来群呢?!(顺便想说几句题外话:虽说那“丧家

狗”之说源出有典,堂吉诃德类比得也都很准确;圣贤也是普通人,无须供上圣坛神圣化。但如今这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抄

作风实在不敢恭维。也不知这书名是编辑取的还是教授的初衷?这本书我是没看过,估计内容应该是不会低劣的。但做为

一个老教授,出书却要取这么惊悚的书名,似乎不大般配。感觉有点流于“芙蓉姐姐”之流的浅薄。可惜!可叹!市场经

济的威力,看来是不可小觑的啊!闲话就此打住。)又想到了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那贪官比清官多的官场上,

不知道是君子合群呢?还是小人合群?要记住了哦:官场可是贪官比清官多哦!君子们可不能合贪官这群的哦!无怪乎孔

子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无怪乎屈原要孤独地投江自尽啊!

这合群与否,先得看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群体之中的。李教授正身处于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便合了市场的群?

合群者即为君子?想起冯小刚的《手机》中那句经典台词:“做人要厚道。”(2007.6.7)

三十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学而不想就会迷惑,只想而不学习就危险。”

感:理论上说,学而不思是不可能的事。老师教你知识,你的头脑想都不想,那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只有白痴才有

这种状态。头脑之中没有疑问的话,也便不会存在迷茫的了。因此说,“不思则罔”也是不成立的。因此说,学而不求甚

解,才会致使自己经常处在迷茫与混沌之中。所以读以上直译可是要小心了,别被误导了,不是孔子说错了,是读直译时

要理解原话的本意。只想不学的确是很危险的,因为那样永远是只看见现象,而不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比如我们的

祖先有天圆地方之说,欧洲人有地心说。当哥白尼透过天象规律创立日心说时,教廷的主教神甫们只想着惟我独尊,不学

学这新学说的内容,于是将哥白尼活活烧死了。可见只想不学危险致极啊。当人们认识了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它围绕着

更大的球体——太阳旋转的现实后,苹果树上的苹果脱落后,为什么不脱离地球,飞向宇宙,而要落到地球上呢?这时如

果学习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便就知道为什么了。如果不学习的话,便只会想象成是各种神秘的、鬼神的力量使然。世

界无穷,知识有限,世上不能被我们已有的知识所解释的未知永远存在。对待未知的现象,如果人们只是想象,不去学习

总结,那人类只有永远沉迷于自己想象出来的唯心论之中。凡是未知的,便一股脑交给鬼神去解决它的了。对于唯物、唯

心的思辨,就请点击本链接进入查看。说到这唯物、唯心论的分歧,便又要回到孔子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了,不管你是学习

唯物论的知识,还是学习唯心论的说辞,都应该想想它是否能够实证各种现实和现象呢?如果不能,不要轻信某一学说,

再学再思,直到找到足以实证的理论模型。学而思,就会有疑问,带着疑问去学,才有可能做个明白人。还不能明白的话,

那就得探索了,探索出未知,创建出你的理论模型,你便是一代宗师!学而思,思而学,学无可释则探,未来就是你的了!

(2007.6.26)

三十二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孔子说:“攻击异端邪说,祸害就消除了!”

感:孔圣人的这句话,可得小心在意地去理解和操作。否则,难免要升级成类似于“焚书坑儒”的悲剧的。因为咱

们这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可没有圣人那样的胸襟和修养,把握稍微有失分寸,后果将不堪设想的哦!

读到孔圣人的这句话,产生以上担心的时候,很自然想起也算是一代大家的韩愈的《原道》。参看《原道》便可以

知道我的担心之所在:首先,是何为异端?想那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杂陈。不同的国家统治者推崇、采纳

不同学说的理念。而在那个年代,孔圣人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理念,却终究没能在一个国家推行成功他的政治思想;实

现他的政治抱负。难道儒家学说是异端?今天的国人当然不会认可这种观点的。那究竟何为异端?儒家?有或是墨家?道

家?还是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倒不是说所有各种学说一定互为正反,不可相容的。只是统治者推崇某一学说,必定

对其它学说有所排斥的。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不同朝代,不同帝王,推行不同的学说来治理国家,各有其成就所在。韩愈

称佛道为异端,可见就偏颇得很。不同宗教、主义派别的人们,一旦对其所信奉的思想太过原教旨主义化了,必定是要视

所有非本教、本派、本主义者皆为异端的。如此一来,不同宗教,不同主义的信奉者便是要互为水火。非我即敌的话,天

下便没可能和谐共处的了。可见,何为异端的判断,实在不是那么容易就可判断得出来的。依本人愚见,凡是劝人为善者,

即不可视为异端;凡是劝人为恶者,视为异端似乎没有什么不当之处。呵呵!俺也弄出两个凡是来了,读者切末当真,俺

不过是无名小辈的一家之言,闲话歪批而已,仅供参考啦。其次,便是那“攻”字,攻击的方法和手段可千万要慎重。且

看当今的世界,依着布什的方法和手段来,结果便是反恐反恐,越反越恐。所谓当局者迷,做为当今世界的一份子,咱们

也算是当局者了。那么咱们还是说远的吧,仍旧拿韩愈的《原道》来说事。唐朝的韩愈所处的那个时代推崇佛道,激怒了

儒家的超级捍卫者韩愈,于是,韩愈在《原道》中提出的攻击手段,便是要“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和尚不准做了,

佛经、道家典籍被烧了、庙宇全部拆毁了,如此不但步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后尘,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看,如

此这般非但不能“斯害也已”的,结果应该是“斯害也始”了,世界必定永无宁日的啊!那该如何攻击异端呢?我看还是

老子的《道德经》的那句话,能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是以圣人常善求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咱们凡夫俗子读圣人语录,按圣人教导的去做,看来也要小心掂量掂量:自己有否圣人的胸襟和修养?否则误人误

己,却是反圣人之道而行便是罪过了啊!(2007.6.28)

三十三

子曰:“由:人名,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能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明智的。”

感:很自然地想起《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的确是圣人的风范,不失为人们的楷模。正如他自己前面说的:“

行其言,然后从之。”圣人就是圣人,说到做到。佩服!多话没有,点击以上两处标题和文字的链接查看本人以前的议论

就是了。(2007.7.16)

三十四

子张学干禄子张:人名,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干:追求

子曰:“多闻阙疑阙:读音quē,同“缺”,此处意为搁置一旁,慎言其余,则寡尤:过错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翻译:颛孙师学习求官的知识。孔子说:“多听将有疑问的事情搁置一边,小心说话不要说那些尚有疑问的话

题,那么就会少出过错;多看将有可能是危险的事情搁置一边,小心行事不要做那些尚有疑问的事情,那么就会少些后

悔。说话少出过错,行动少了后悔,当官就在这个道理之中。”

感:本人没当上官,本没资格讨论这方面的道理。以次类推,孔子似乎也难有经验说其个中的知识的。这做官,起

码得有两个步骤,首先,得先当得上官;其次,踏上仕途之后,企图升迁,才有如何运用做官的知识。由此想到《周人不

》的故事,呵呵!那周人求官不遇,说来孔子也难获统治者的知遇啊!孔子这里讲的是正人君子的为官之道,道理似乎

是不错的,是否适用吗,就有待现实的检验了。《周人不遇》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此一时彼一时啊!不同的时代,有不

同的际遇啊!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环境啊!今时今日,求官的人们的际遇与两千多年前相比,应该是有很大的不

同的了,至于有多大的不同,俺也难说得清楚。记得前天我们工作外出,坐在车上聊天时说到求官之路时,便提及一种现

象:就是求官之人多愿意做秘书。个中道理是贴近领导,相较于那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们来说,更容易得到赏识。

这种现象正确与否,大家也不置可否。要按正人君子的道理来说,当然并不可取。追根溯源的话,更应该检讨的当是选拔

任用官员的机制了。说到这选拔任用机制,人们自然想到民主选举,由这民主选举之说,俺不得不想到那陈水扁,于是得

出个结论是:凡是求官之人,好象都得会做秀,能力还在其次。只不过不同的机制下,做秀的对象不同而已。有的是做给

那些上级领导看,有的是做给选民看。如此看来,官场的道理,实在非常难以合孔圣人教诲的正人君子的为官之道啊!唉!

难怪孔子当不上官!难怪庄子不当官!官场真就那么龌龊吗?!然而,放眼官场,也不乏清官、好官,他们是如何上去的

呢?在他们的仕途中是否遭遇过官场的这类龌龊呢?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俺没当上官,俺不知道。唯有一个祝愿:愿

那些上级领导警醒!愿选民警醒!(2007.7.27)

三十五

哀公问曰哀公:鲁国国君:“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搁置一边。枉:与直对应,即不正直,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翻译: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让民众成服?”孔子回答说:“选用正直闲置奸佞,那么民众就成服;选用奸佞

闲置正直,那么民众就不服。”

感:记得读《寓林折枝》第一篇《傅马栈最难》,觉得它说得很客观,又有言由未尽之感。这敷设马栅栏用直木条

还是曲木条,只要敷设得成就行。木条曲直与否不关痛痒。这国家治理的策略、任用人材,走什么样的路子,可是有正道

歧途之分啊!走的如果是奸邪之道,国力强时,尚可支撑蛮长一段时间的。然而,那也是以力胜人,只能胜人一时的。如

果走的是光明正大的正道,那才是以理胜人,方可胜人一世啊。话说回来,为什么非得胜人呢!相安无事不是更好吗。正

所谓:“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吗。不过就是还有一个大的分歧就在于:何为直?何为枉呢?如果以儒家的标准为标准,

实在有不少片面之处。特别是要以如韩愈那种儒教的原教旨主义式的观点为标准的话,就更是偏颇得离谱了。要是以西方

民主的观点来说的话,大多数民众支持的就是正确的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初美国侵略伊拉克,当时在美国可是支持率

非常高的哦!它是正道吗?答案应该是:非也!非也!那究竟如何判断什么为直,什么为枉呢?重新看了自己前面写的文

字,呵呵!发现俺已在无意间偷换了一个概念,那就是所谓的“大多数民众”。美国人的大多数在世界来说是无法称得上

大多数的啊。是人都是自私的,一个国家的利益,不能代表全世界的利益。某项举措或行动,一旦牵涉到全球利益的话,

要讲民主的范畴就得是全球的人。

再往大里说,人类已经开始进军宇宙了,在还无法与宇宙中其他的生命群体取得联系的今天,我们人类对于宇宙的

行动,再公益,也是为咱们地球上全人类的利益,那么如何才称得上是正直的呢?看来只有敬畏自然,自我约束的了。人

类进军宇宙的各种行为的是非功过,只有等咱们跟宇宙中其他生命体取得了联系后,再一起来判断吧。呵呵!虽然搞笑得

紧,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道理应该是没错的。如今,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要

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所需耗费的资源已经够多的了,而且今后还必将与日俱增。因此说,在人在己,少一点索取,多一

点奉献,便是向直靠近了一点,离枉远了一点。共勉!共勉!(2007.8.2)

三十六

季康子问季康:人名,鲁哀公时期的重臣。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shì号。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

大臣死后,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称号:“使民敬、忠以劝:劝勉,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季孙肥先生问:“让民众尊敬、忠而且努力,怎么样做?”孔子说:“对待百姓用庄重的态度他们就会尊敬

你,对长辈孝顺对子弟慈爱他们就会忠,选用善良而教导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就会自勉而努力。”

感:想起老子《道德经》第三章第八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摘抄过来做个比照:“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见可欲”;“夫唯不争,故无尤。”;“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欲知《道德经》详情,点击篇章名进入自行查看。

老子说的是造成现实的根源,给出的政治药方是理想主义的根治猛药,正因为其理想色彩,所以在可预计的现实社

会里,社会简直就无药可救了。除非有朝一日人人都懂得老子阐明的道理,于是“不争”,因此“无尤”。孔子说的是在

已有的现实社会之中,惟有“克己复礼”——克制自己践行礼教——民众即可得到治理。人性自私,强行克制谈何容易!

礼教繁复,在当今,要全面践行它可能性为零。只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人类和平相处还是裨益不

少的。

老子说:圣人之治,要虚民之心、实民之腹、弱民之智、强民之骨。孔子这里便是要让民对统治者:敬、忠、劝。

都是统治者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要民如何如何。民众是人,统治者也是人,都有人的优点和弱点。那么只有“使人善良、

平和而努力,如之何?”让人人都懂得老子之道,则人人善良、平和但未必会努力。因为没有利益的激励,找不到动力之

所在。让人人都有利可图,则人人都努力。唉!矛盾得无解了!没有利益的激励,人类将停滞,堕入生物链的末端。利益

最大化的追求,人类将毁灭地球直至毁灭自己。嘿!看来唯一的出路只有把握好利益的杠杆,在充分弄懂老子阐明的道的

基础上,掌握好利益激励机制的动态平衡。人类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是有利可图但又适可而止。(2007.8.8)

三十七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翻译:有人对孔子说:“您怎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说:‘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好,这都是在

施行政治,还有什么为从政啊?”

感:此为政非彼为政啊!想那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和尚,尚且劝导人们慈悲为怀。这佛家的慈悲的宗旨与儒教

“泛爱众”好象没什么区别,起码也是有共通之处吧。那么,难道和尚也在为政吗?

看来孔子是以广义来回答狭义啊!孔子应该是很无奈,他又何尝不想从政?以践行其政治理想呢!本人了解孔子的

事迹甚少,难以全面加以说明——这是我从没兴趣看名人传记带来的不足——惭愧!幸好读过的《寓林折枝》中有一篇故

事:《子圉进谗》,可由其窥见孔子从政之难的一斑(欲知详情,点击前面的标题进入查看)。当权者陷入其当前的形势,

难免实用主义而以至于在政治上的短视;政客们又大都龌龊。因此,孔子便只有退而求其次,以教导弟子和接触到的人们

的方法来迂回地为其政了!(2007.8.10)

三十八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读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小车无軏:读音yuè,小车车辕前面的横木上的木销子,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缺乏信任和信用,不认为那是可以的。牛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们如何行驶啊?”

感:玉石不过是块特殊点的石头,它之所以价值连城,不外乎:人贵者贵之啊。古人将玉石高贵、高尚化,唯有君

子有资格佩带它。因为它的品性洁净、温润、坚硬。宋濂的《西域贾售宝》却是将它贬得一钱不值的。

孔子讲信,我却在这里说什么玉。原因是这信任与信用之说,让我想起在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看到的一个案例。大

概情况是:有一个外地玉石商人看中了一块石头,当时那块石头开价是三十万人民币。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他找

到在当地经商的朋友借钱,并给出条件:分成比例自愿选择,剖开后获利或损失,同样按比率分摊。那朋友拿不准那石头

是否是璞玉,就只要了百分之十。但是后来那石头的拥有者又将价格抬到了八十万。那朋友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便做

担保在别的商人那借了五十万。凑足了八十万买下了那块石头。不过,这些借钱、分成比率、担保借钱的操作,都是口头

承诺,没有任何字据凭证。因为在悠久的的玉石行当,由于人们赋予玉石的君子品质,行当中的人们便有了一条不成文的

规矩,那就是一诺千金。人人讲信用、互相信任。那石头剖开后,原来是一块极品美玉。于是一剖为三,一块交缅甸政府

充抵税钱。一块以一千万卖给了一家玉石行,另一块尚未找好买家,便存放在那人家中。那人跟他的朋友按比率分了已卖

玉石的成,不过担保借贷的钱尚未来得及归还便过逝了。后来他的家人就只继承他的财产,但不继承他的品德,以没有凭

据为由,拒绝所有的分成和债务。那人的朋友按照比例返还了那五十万的百分之十,剩下的四十五万,行业协会协调没用,

到法院起诉也因证据不足无法追回。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去那人家采访,看到的是那人的儿子拎着根铁棍把守家门,阻止任

何人进入。看来剩下的那块玉石,那朋友也休想指望得到分成的了。现今这商业社会,已经堕入(另有一种时髦的说法叫

做“进步”)书面协议的天下,玉石的品性已经荡然无存了。想起出去旅游时,在风景点总有推销玉石的人们,当他们看

见游客手中已经购买的玉石产品时,就会告诉你一些玉石的鉴别方式。比如将两块所谓的玉互相磨擦,会磨出粉末并闻到

臭味。于是他们告诉我们,那是人工用高分子胶合物和石英粉做出来的假玉。说完他们拿出自己贩卖的玉互相磨擦演示给

我们看,证明他的是真玉。当我们因为被证实上当受骗,心灰意冷懒得再买要离开时,他的真玉价钱居然可以从几千元跌

到几十元劝我们购买。玉有那么贱吗?!呵呵!是了:人重者贵之,人轻者贱之。真正的玉石品质不会变,它的价值决定

于人们的品性。有信的人不佩带玉也高尚,没信的人佩带真玉照样行径龌龊。今人要没了信,还能“发展”、“进步”吗?

哦!达尔文说了:进化本身就是一种退化。车辕没有销子无法前进,人类没有信照样要走下去,是进步还是堕落,在乎人

们自己的抉择:人道天道之间把握平衡啦!(2007.8.22)

三十九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十世: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或一个朝代为一世

子曰:“殷因于夏礼殷:商朝的国都。因:因袭,继承,沿用,所损益:增加,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翻译:子张问:“十朝以后的礼制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制,有所增减,可以知道;周朝继

承商朝的礼制,有所增减,可以知道;将来如果继承周朝的礼制,就是一百世也可以知道啊。”

感:多么美好的愿望啊!简直就是浪漫主义的历史观啊!孔圣人若能看到今天的世界,不知他跌足扼腕之余,能否

继续预言百世之后人类尊崇的礼制?看来还是辨证唯物史观是放之古今而皆准的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从人类有

了剩余财富,便是免不了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啊!既得利益阶级掌握着话语权,必定尊崇足以维持其既得利益的学

说,制定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制度。被剥削阶级必定奋力抗争,争取其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矛盾双方斗争、妥协、再

斗争、再妥协,一直斗到今天,人类发现,民主是争斗时不至于两败俱伤的比较理想的方式。民主法制的方式,较之封建

礼教的等级压制似乎更能调和阶级斗争的矛盾啊!想靠礼教思想的束缚,等级差别是天经地义的鼓吹,其实是没有可能胡

弄乃至压制得了人类追求平等、共同享有财富的冲动的。正视人性自私的本性,清楚记住了这一点,然后再追求浪漫主义

的境界,人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和精彩。找出让人类不至于为争夺利益而诉诸暴力解决之道,人类才有可能远离战争,

享受太平与浪漫。目睹美国侵略伊拉克的当今世界,这今后的世界啊,虽十世而未可知也!(2007.9.24)

四十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孔子说:“不是你的祖先和礼教规定你应该崇拜的鬼神而去祭祀它,就是谄媚。见到礼教定义为应该做的事

而不做,就是不勇敢。”

感:这定义有些不够清晰,诵读时当牢记是以礼教为标准的前提之下的概念。否则此说非其鬼、彼说是其鬼;此说

是义也、彼说非义也,持不同价值观的人,标准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此一来的话,实在是难衷

一是的了!要我说不如改成:“为利而祭鬼者,谄也。见善不为,无勇也。”

俗话说的:“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便是典型的谄也。就普通百姓来说,那必定是遇上了极大的难事,才会

病急了乱投医,急难之时抱抱副脚,求个心理安慰,这也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值得同情的啊。至于要辨别因什么原因而求神

告佛、烧香拜菩萨的行径是令人鄙夷的谄,就有劳读者自己分辨吧。俺也无须多说的了。(2007.9.27)

增广闲文之漫读〈论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