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专门阐释《春秋》。开始是口说流传,所以都是问答方式,西汉才写成书。)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

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

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

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於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後,

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又谏曰:“语曰:

‘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後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翻译:(说明:本文是注释《春秋·僖公二年》中“虞师、晋师灭夏阳”这句话。)

(夏阳)不是国而说(它被)“灭”,强调夏阳的重要性啊。虞没有派军队(参与灭夏阳),它却说“军队(师)”,为

什么?因为它比晋先,(所以)不可以不说(它出)师。它比晋先什么啊?(它)是灭夏阳的主犯啊。夏阳,是虞、虢的要塞之

地啊,灭了夏阳虞、虢就被推到前方了啊。

虞是灭夏阳的主犯(的说法),何以见得呢?(当初)晋国的献公想讨伐虢国,(晋国大夫)荀息说:“国王为什么不用

屈(地名)出产的四匹马、垂棘(地名)的玉璧(作为礼物),去向虞借路呢?”献公说:“这都是晋国的国宝啊。如果(虞)

收了我的钱财,却不借我路,那怎么办啊?”荀息说:“这些东西(应该)是小国用来孝敬大国的。他们不借道给我们走,必定

不敢接受我们的钱财。如果接受我们的钱财,并借道给我们走,那么这些东西就是从内库取出放到外库,从内院的马厩取出放到

外院的马厩。”献公说:“宫之奇在的话,必定不让接受这些的。”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聪明而懦弱,又跟(他的)君王

从小一起长大。聪明人的话一定简略,懦弱(的人)就不可能(特别)坚持(自己的)劝谏,从小跟君王一起长大,那么君王就

会待他很随便(不尊重他的见解)。况且美好的玩意在耳目之前(诱惑),而祸患还在另一个国家(虢国)之后呢,这种道理要

中等以上的智力的人能考虑得到的事。我料定虞国国王,是中等以下的智力。”献公于是借到了路并讨伐虢国。

宫之奇劝谏道:“晋国的使者,他们的言辞谦卑且礼物贵重,必定对虞国不利。”虞国国王不听。便接受他们的礼物并借

道给他们走。宫之奇有劝道:“俗话说:‘嘴唇没了那么牙齿就受寒。’那就是对这种情况说的话啊!”(宫之奇)带着老婆孩

子投奔到曹国。

(晋)献公灭虢国后的第五年,然后攻占了虞国。荀息牵着(屈出产的)马拿着(垂棘出产的)玉来到献公面前说:“玉

璧还是老样子啊,但马的牙齿就多长了几颗(大了几岁)啊!”

感:看香港的影视片,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还有“唇亡齿寒”这些都是俗话。所谓俗话,

就是一般人都知道的话,都懂得的道理。所以我认为不是什么智力的问题,而是贪婪总是会蒙蔽很多人的心智的。当人们能够做

到屏除贪念,在时间和空间上拉开距离看问题的话,就能看得比较清楚的了。

二○○五年十月二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