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蒉扬觯

檀弓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篑(读音kui四声)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

杜篑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蕢,曩(读音nang三声,刚才)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

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篑也,宰夫也,非刀匕(古代炊具,类今之羹匙)是共,又敢与知防,

是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篑洗而扬觯(读音zhi四声,古代木制酒杯)。公谓侍者曰:“如我

死,则必无废斯爵也。”

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人物:杜蒉,晋国国王平公的膳食官;知悼子,晋国的大夫;师旷,晋国的乐师;李调,平公的近臣。

翻译: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况、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

编钟声,说:“(国王)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有斟酒道:

“李调干了这杯。”有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国王)坐下干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所以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

“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

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

道理,所以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

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所以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

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国王)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所以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

罚我。”杜蒉洗干净然后高高举起酒杯。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

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做“杜举”。

感:杜举倒是不错,显得有礼貌,还有这么个典故。劝人知书达礼的确是好事,不过凡事有个度,太繁复的讲究也就成了

束缚人的形式,而最终与当初的实质南辕北辙的。比如死的日子不同的、如桀纣这样的国王要是多几个,估计得有半月不能演奏

乐曲的了。

二○○五年十月十二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