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

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湜:读音shí:“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避讳。古时候凡是遇到国君和父母的名字,在说话或书写时避开,叫避讳。凡遇到皇帝

及孔子的名字,全国都避开,叫过讳,也叫公讳;反遇到祖先及尊长的名字,全家都避开,叫家讳,也叫私讳。避讳

的方法是:或改为同义字,或改为同音字,或就原字缺笔写。孔子的母亲叫“征在”,所以有后面的释之者说。”释

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礼记·曲礼》“礼不讳嫌

名”。注释:“禹与雨音同而义异,丘与区音异而义同,此二者各有嫌疑,如此者不讳。”所以有后面的释之者说。

不过后来的人们讳起来却是越来越严格,嫌名也避讳。”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区’之类是

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

乎?

翻译:韩愈与李贺通信,劝李贺考进士。李贺考进士很有希望,与李贺争夺席位的人毁谤他,说:“李贺父

亲的名是晋肃,李贺不考进士为好,劝他参加考试的人是错误的。”听这话的人不分析,附和并且渲染这种言论,全

都观点一致言论一样。皇甫湜说:“如果不清楚地澄清是非,您跟李贺将会被治罪。”韩愈说:“是啊”。

法律说:“两个字的名字不避讳其中的某一个字。”注释这话的人说:“就好象说‘征’不说‘在’,说‘在’

不说‘征’这样。”法律说:“不避讳与名字有同音、同义嫌疑的字。”注释这话的人说:“就好象‘禹’跟‘雨’,

‘丘’跟‘区’这类字这样。”今天李贺父亲的名字是晋肃。李贺考进士,这样是犯二名的条款呢?还是犯与名字有

同音、同义嫌疑的避讳的条款呢?父亲的名字是晋肃,儿子就不得靠进士。如果父亲名字是仁,儿子就不得做人了吗?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

名,康王钊之孙:孙字为子字之误,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姓

和名同音,其子孙要避讳的话,便得改姓的了,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

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

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浒与虎、势与世、秉与昞、机与基同音,唐太

祖名虎,唐太宗名世民,唐世祖名昞,唐玄宗名隆基。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唐代宗名豫,豫与谕

同音,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

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增参事亲至孝,是有名的孝子,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

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

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那么避讳始于什么时候呢?制定法制来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讳两

个字的名字,孔子写的《春秋》不讥讽不避讳与名字有同音、同义嫌疑的字的人和事,周康王钊的孙子的名字,就是

昭王。曾参的父亲名字是皙,曾子不避讳“昔”。周朝的时候有叫骐期的人,汉朝的时候有叫杜度的人,这人的子孙

应该如何避讳呢?要避讳有同音、同义嫌疑的字,那就得避讳他们的姓吗?还是不避讳有同音、同义的字呢?汉朝避

讳武帝的名字“彻”用“通”,没听说还有避讳车辙的“辙”用某字的。避讳吕太后的名字“雉”用“野鸡”,没听

说还有避讳“治天下”的“治”用某字的。如今的上报的奏章和下发的诏谕,没有听说避讳“浒”、“势”、“秉”、

“机”的。只有那些太监宫女,就不敢说“谕”和“机”,认为那样是冒犯。士人君子说话行事,应当怎样守和守什

么样的法呢?今天考查了经典,质询了法律,核察了国家的法典,李贺考进士是可以呢?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够如曾参,就能够不被讥谤了;做人能够如周公、孔子,也就到顶了。当今的士人,不按照

曾参、周公、孔子的行为行事,而避讳亲人的名字却要胜过曾参、周公、孔子,也就显现出他们的糊涂啊。周公、孔

子、曾参,最终是无法超越的。要超越周公、孔子、曾参,就只有效仿太监和宫女了。那么这样的话太监宫女孝顺他

们的亲人,就比周公、孔子、曾参更强吗?

感:名字避讳很无聊,用名字避讳攻击他人的人就更无聊,因为不避讳名字而要治人罪的制度那是最无聊的了。

所以韩愈便不得不也跟着无聊了一回,编撰《古文观止》的人选这文章那是更无聊了。今天我还不得不翻译它,俺也

够无聊的啊!您竟然吧这些文字都读完了,也够无聊的哦!呵呵!知道儒教的糟粕无聊到什么程度也算是聊以安慰了。

二○○七年七月廿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