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疏受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宦成名立,为此不去,惧有后悔。”叔侄俩便迟职回乡。公卿大夫送行者车百辆,观者皆 叹曰:“贤哉二大夫。”,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祖:出行以前,祭祀路神,车数百辆。道路 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 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候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其都:杨巨源的家乡 河中府。唐朝以河中府为中都,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 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鸣》而来也《鹿鸣》:《诗经·小雅》的篇名,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今之归,指其树曰: “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候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 而可祭于社者没:读音mò,死亡,通“殁”。社:古时候自天子至百姓,都要封土立社,以祈福报功;所祭祀的神叫社,祭神 的地方也叫社。这里是指乡贤祠之类。本地方上的人为对本乡有功的士大夫立乡贤祠,春秋致祭,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二○○七年十月十七日晚
饯行,有车数百辆。道旁的观众,大多叹息流泪,都说他们贤能。汉朝的史官就将他们的事迹写成传记,后来的画工又按照他 们的事迹画成图画,至今还引人注目,清晰显著如同头一天的发生的事情。
世人常说今人无法企及古人,今天的杨巨源和二疏,他们的意志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少辆?马有多少匹?路边的观众也有叹息知道他是贤能的吗?而史官也能大力张扬他的事迹,继二疏的事迹之后为他作传记吗? 也不会寂寞吧?看如今没有工于绘画的人,那么画与不画,本就可以不必说它了。然而我听说杨大人当初要离开,丞相有爱惜 他的意思,奏禀皇上让他当家乡中都的少尹,不停止他的俸禄。还作了诗歌来劝勉他,京师擅长作诗的人们,也相继应和丞相。 也不知当初二疏离开的时候,有这样的事情没有?古今的人同与不同也不清楚啊。
做官的。如今回归,指着某棵树说:“这棵树是我先人所栽种的啊。那条河那座山丘,是我孩童时垂钓的地方啊。”乡里的人 们没有不加以敬仰的,都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以杨大人不离弃家乡为榜样。古代所说的乡先生,逝世以后可以在乡祠堂中被供奉 祭祀,他就是这样的人吧?他就是这样的人吧?
二○○七年十月廿一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