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

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箕子:纣王的诸父(伯或叔),官为大师。

因劝谏纣王被囚禁。周武王灭殷后释放。《书·洪范》记述他对答武王的话,出于后人拟作。孔子说:“殷有三仁焉:微子去

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六经为孔子编撰,而《易》《书》

《诗》都有关于箕子的记载

翻译:凡是伟大的人物做事的原则有三点:一种叫做坚守正义遭受死亡的灾难,第二种叫做将正道传授给天子,第三种

叫做教化民众。殷王朝有个仁义的人叫做箕子,所坚守的确实是具备这些原则,依靠它们屹立于这个世上。所以孔子叙述六经

的要旨时,特别详细地提到他啊。

当纣之时纣:殷王朝末代君主。早年有箕子、比干、微子等贤人辅佐,曾经营东南淮水流域,开发长江流域。晚年残暴

荒淫,扩大对周围各族的掠夺,在对东夷的战争中消耗大量国力,杀贤臣,众叛亲离,最后被周武王所灭,大道悖乱,天威之

动不能戒天威之动:《书·金藤》:“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併命,诚仁矣,无益吾祀:祭祀,

古人在宗庙祭祀祖先,宗庙的烟火延续即表示宗族后继有人,祀取此意,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明哲:《诗·大雅·荡·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指明哲的人,能择安去危,

以保其身,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谟:谟信的谟,冇,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隤:读音tuí,柔弱的样子。故在《易》曰

“箕子之明夷明夷:卦名。夷,伤。此卦表示日入地中,明夷之象。解释人事的话,是说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示他的

明智。时虽至暗,不可随时倾邪,宜艰难坚守其贞正之德。箕子正是这种情形”,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人:民,

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乃出大法大法:《洪范》,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彝:读音yí,法度,常规。故

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刘宝楠《正义》:九夷指朝鲜,君子指箕子,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

夷为华俾:读音bǐ,使达到某种程度,化及民也。率是大道率:遵循,藂于厥躬藂:读音cóng,聚集。厥:读音jué,其,他的

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在纣王哪个时期,世道错乱与正道相违背,上天的威严不能警戒它,圣人的话没有作用。抛弃生命冒死进谏,的确是成

仁之举啊,但对我王族的兴盛没有益处,所以不去做;委屈求生来保存宗族的繁衍,的确是成仁之举,但是与灭我宗室者同流,

这样不忍心去做啊。所有这两种做法,有人这样做了。箕子用这些办法去明哲保全其身,与纣王敷衍,暗藏正确不做楷模,忍

受屈辱为奴做囚,貌似昏庸但不邪恶,貌似柔弱但生命不息。因此在《易经》的卦象说:“箕子的贤明被暗主所伤”,正道蒙

受苦难啊。等到上天的旨意变了(改朝换代了),民生走上正轨,箕子便说出他的《洪范》,成为周武王的老师,周朝得以规

范等级、准则确立国家典章。所以在《尚书》上说“周武王携箕子回到京城问答而成《洪范》。”将大法传授给天子啊。后来

箕子被封给朝鲜后,他推广大道教化民俗,因为道德高尚所以没有简陋的地方,没有什么偏远野蛮的人,因为他的作用拓展了

商殷的后继,使野蛮地区转化为中华文明,文明的教化惠及民众啊。遵循这样的大道,美德聚集于他一身,天地变化万端,他

自能把握正道精髓,这就是伟大的人啊!

於虖於虖:虖,读音hū。于虖,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稔:读音

rěn,熟,武庚念乱以图存武庚:纣的儿子,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汲郡:原名卫州,位于当年殷朝的京城朝歌,唐玄宗天宝年间改名为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

《易》象,作是颂云。

呜呼!在那周朝还没有建立,殷王朝还没有灭亡时,比干已经死去,微子已经逃离,假使纣王没有恶贯满盈自取灭亡,

纣王的儿子武庚能够意识到政纲的紊乱意图求存的话,国家却没有能人,谁来帮助振兴和治理国家呢?这本来就是尽人事存在

可能性的情况啊。那么箕子先生隐忍而为这打算,他的意图就在这吧?

唐朝某年,在汲郡建了座箕子庙,年节到了祭祀的时候,赞美惟独被列入《易经》卦象的箕子先生,特作这篇文章予以

歌颂。

感:隐忍求存,原是不错的。只要活着,就有可能。一旦死去,万事皆休。只是这忍辱负重一词中这个“辱”字要界定

起来,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比如有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尝粪舔痈他心甘情愿;世人认为奇耻大辱,他觉得稀松平常。韩

信当初钻人裤裆,人们认为那是受辱,在当时的韩信来说也就未必了。当然,这是我的主观臆断,做不得准的,只是拿来说事,

打个比方啦。人们说英雄莫问出处,也是有这个原因的吧!今天的英雄,昨天兴许是个狗熊也未可知啊!明天是否会否做狗熊

也难预料的。要不怎么有盖棺定论一说呢,也就是说,一个人死了以后,总结其一生,放能知道其为何许人也。当然,不同的

人群,价值标准各有不同,推崇或鄙夷的对象各自迥异。柳宗元命途多舛,长期贬谪穷乡僻壤,借了箕子自喻自慰,大概便是

他颂扬箕子的内在原由吧。

二○○八年二月一、廿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