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木与雁

庄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

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自译:庄子漫步在山林之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伐木工在它旁边休息却不砍伐它。(庄子)问伐木工

(不砍伐这棵树的)原因,(回答)说:“(因为它)没什么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没用而得以活够它的自然

寿命。”

庄子从山中出来,住在老朋友家。朋友很高兴,命童仆大雁作菜。童仆问道:“有一只会叫,有一只不会叫,

请问杀哪只?”主人说:“杀不能叫的。”

感: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

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以愉悦人的耳朵的大雁,杀!会鸣叫以愉悦人的大雁,

姑且留着让它为人们鸣叫。

2002年9月14日

后续:寒假的时候,翻看儿子的老师让他们买的自读课本,读到一篇古文叫《庄子行于山中》。记得是读过的,

但又似乎有陌生的概念。于是在书上用铅笔记下了自己的感想。昨天想起来这件事,翻出两本书来对照,原来是《寓

林折枝》收集时少很重要的一个尾巴。于是特将原文及感想收录如下。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

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第二天,(庄子的)弟子问庄子说:“昨天山中的树,因为不能成材而得以活够它的自然寿命,现在主人的雁,

因为没有才能而死,先生您将如何处世呢?”庄子笑道:“(我)庄周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感:(因书中间隙小,所以用似古非古的语言写的。)无人之所用者,则不为人所害。雁肉可供人食用,故必

死。能与不能鸣者,都将烹而食之。

材与不材,在于用者所取。

二○○六年三月六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