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及观感第五卷 汉文《史记》五帝本纪赞
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通‘缙绅’或‘搢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 予(人名孔子的学生)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其中都记载着五帝的事情),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崆峒,山名。传 说黄帝曾在此想仙人广成子问道),北过涿鹿(读音zhuo一声,山名。传说黄帝在此诛蚩尤),东渐(读音jian一声,入)於海, 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指《尚书》)者近是。予观《春秋》、《国 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弟’通‘第’,顾第,只是)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 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诸子百家)说到黄帝,他们的文字都不典雅恭敬,士大夫难以用那言语来说道他们。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 儒家有的(一般)不传授。我曾经西边到了崆峒,北边到了涿鹿,东边来到大海(边),南边来到长江和淮河。到那些年长者都 称颂黄帝、尧、舜的地方,(那的)风俗教化本来就与众不同啊。总之,和古文(《尚书》)记载的差不多的(事情)就跟这些 地方(的事情)接近。我看《春秋》、《国语》,它们都是阐发《五帝德》、《帝系姓》的章节,只是没有深入考证,他们所表 述的都不是没有依据的(东西)。《尚书》(记载的)有些缺漏,它所缺失的常常见诸于其他的书中。不是好学深思(的人), (不能够)知道其中的意味,所以(其中的意思)很难跟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得清楚)的。我全部按照次序,选择语言非 常优雅的记载(作为资料),因此写了正统记载的首篇。
二○○五年十二月廿五日晚 项羽本纪赞
裔:苗,后代;裔,后代。后代子孙?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名胜,字涉。和吴广一起领导农民起义反秦)首难,豪杰 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齐、赵、韩、魏、燕)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 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楚怀王)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用武力征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不可胜数。 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给各路 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近古以来未曾 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难啦。 (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内)最终亡了他 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过啊”,这岂不 是谬误啊!
迁要用猜测、疑问的句子开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话原来未必啊。所谓:英雄莫问出处。顺势者昌,逆势者 亡,管你出生高低贵贱! 二○○五年十二月廿七日晚 |
秦楚之际月表
号令三嬗(读音shan四声,更替,变迁),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读音ji二声,急迫)也。
稷(周武王的祖先),修仁行义十馀世,不期而会孟津(地名。相传周武王伐纣,曾在此会集八百诸侯)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 其後乃放(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并杀商纣)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缪,献、孝之後,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 乃能并冠带之伦(同类)。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维(古籍中维、唯、惟通用。思考,谋虑)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於闾巷(汉高祖刘邦原是一小亭长),合从(合纵,东方 六国联合)讨伐,轶(读音yi四声,超过)於三代。乡(通‘向’,从前)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 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成就于汉家(汉高祖刘邦)。五年之间,(来自帝王的)号令三变,自从有了民众以来,没有接受王命(变换)如此快的。
(商朝的)汤帝、(周朝的)武帝,乃是由(其祖)契(汤帝之祖)、后稷(武帝之祖)(开始),遵循仁爱施行道义几十代, (周武王)没想到在孟津会集八百诸侯,(讨伐纣王)还认为(时机)不成熟;后来才(商汤)流放(夏桀)(武王)杀灭(商 纣)。秦国兴起于襄公,光大于文公、缪公,献公、孝公之后,慢慢地来蚕食六国,一百多年,到秦始皇才能吞并戴冠带(文明) 的同类。用(积累)德行如此,用武力如此,原来一统天下如此之难啊。
除英雄豪杰,指望得到万世的平安。然而(新)王的发迹,兴起在街巷之中,合纵联合(六国)讨伐,(发展之迅速)超过(以 上的)三个朝代。从前秦朝的(那些)禁令,恰好足以资助贤达者(汉高祖)排除艰难。所以他一爆发便成为天下的英雄,怎能 说没有土地就不能成为王?这就是传记中所说的大圣贤吗?难道是天意吗?难道是天意吗?不是大圣贤谁能当此授命(于天)而 成为帝王啊?
一统天下,自然就为后面的汉高祖夺取天下称帝创造了条件。
所谓“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否则哪有名篇巨著《史记》传诸后世啊!唉!真是让人觉得可怜、辛酸啊! 二○○五年十二月卅一日晚 高祖功臣侯年表
积日曰“阅(经历)”。封爵之誓(告诫的言辞)曰:“使河(黄河)如带,泰山若厉(通‘砺’,磨刀石。两句话的意思是比 喻山河年代无穷)。国以永宁,爰(读音yuan二声,于是)及苗裔(后代子孙)。”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渐渐)陵 夷(衰微)衰微也。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所闻!”
《春秋》(孔子编的一部史书)。《尚书》有唐(尧帝时)、虞(舜帝时)之侯伯,历三代,千有馀载,自全以蕃卫(‘蕃’通 ‘藩’,藩卫,像藩篱一样保卫)天子,岂非笃於仁义,奉上法哉?
後数世,民咸归乡里,户益息,萧、曹、绛、灌(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都是辅佐刘邦取得天下的主要功臣)之属或至 四万,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孙骄溢,忘其先,淫嬖(读音bi四声,受宠爱的人)。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馀皆坐法, 陨命亡国,耗(读音mao二声,无,尽)矣。网(法网)亦少密焉,然皆身无兢兢於当世之禁云。
(读音gun 三声,衣服、鞋子等绲边)乎?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何必旧闻?於是谨其终始,表见其 文,颇有所不尽本末,著其明,疑者阙(同‘缺’)之。後有君子,欲推而列之,得以览焉。
(功劳)叫做“劳”,用力气(或武力)(建立)的(功劳)叫做“功”,表明他的(功劳)的等级的叫做“阀”,积累每天的 (功劳)叫做“阅”。(国王在)赐封爵位(时)的告诫辞说:“使江山永存。国家永远安宁,延续到后世子孙。”当初(封赏 爵位时)未尝不希望巩固其基业(传荫后世子孙),然而(后代)子孙(都)逐渐衰微啊。我读高祖(刘邦)给功臣封侯的记载, 认真研读那些当初封侯的,(后来)之所以失去的原因,(我)说:“与所听说的相差太大啦!”
(这些事的)记载见《春秋》。《尚书》(记载)有唐(尧)、虞(舜)时的侯爵伯爵,经历了三个朝代(夏、商、周)一千多 年,(他们)保全自己并像藩篱一样地保卫天子,难道不是诚心地笃信仁义,遵守天子的法令吗?
口(只有)十份中的二三份,因此大的侯(所拥有的户口)不超过万家,小的(也就)五六百户。几代以后,民众都回归乡里, 民众得到繁衍生息,萧何、曹参、绛侯周勃、灌婴这一类(豪门)有的(所拥有的)到了四万户,小的侯自己(所拥有的)也翻 了倍,富饶丰厚得很。(他们的)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他们祖先(的功德),与宠爱的人淫欲(无度)。到太初年间,存在的( 只有)五家侯爵,其余的都犯法,丧了命丢失了封地,(全都)完结了啊。(这时的)法网也稍微紧密了些,然而(他们)自身 都不是兢兢业业遵守当朝的禁令啊。
的礼仪和要求,(但)总的纲要是以(统治的)成绩和功效为纲领,(又)岂可强求一致呢?观察(侯爵们)之所以得到尊崇, 到为什么被废黜受辱,也是当世得失的无数例证啊,又何必要找古老的见闻呢?在这种情况下(我)小心地记录他们的始末,列 表写出(有关)他们的文字,有很多不能(记录)全面的本来面目和结果,(我就)记录那些清楚的,有疑问的空缺着。后来的 君子,想推敲补列的,可以用来浏览观阅的。
免得了后辈子孙养尊处优而至于骄奢淫逸呢?教育很重要,让后代自立才是最根本的教育方式啊。 二○○六年一月四日晚 |
孔子世家赞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者,折中 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向往它。我读孔家的书,就想象到他的为人。来到鲁国(孔子的家乡),瞻仰孔仲尼(孔子)的庙堂、坐车和服装、祭祀的器具, 众学生按时在他的家里学习礼仪,我徘徊留连,不忍离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众多啊!(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过去了就 完结了!孔子是一百姓,传了十几代,读书人都以他为宗师。从天子到到王侯,中国谈到六艺,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为标准, (他)可以说是最高的圣贤啊!
价值观都未确定的所谓星们。所以司马迁能成为一代史学家,写出留传万世的《史记》;而当今的孩子们,却根本无法从他们的 偶像那得到真正的使他们的心灵升华的东西。 二○○六年一月五日晚 外戚世家序
说夏国国王禹娶涂山国国王的女儿为妻),而桀之放也以妹喜(商汤灭夏,夏国国王桀和宠爱的妹喜被放逐南方);殷之兴也以 有娀(娀,读音song一声;有娀,国名。传说帝喾[读音ku四声]的次妃叫简狄,她是有娀国国王的女儿,殷国的始祖契是简狄所 生),纣之杀也嬖妲己(嬖,读音bi四声,宠幸。妲[读音da二声]己,商国纣王的宠妃)。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姜原(也作 ‘姜嫄’,相传是帝喾的元妃,周的始祖后稷是姜原所生。大[tai四声]任,周文王的母亲),而幽王之擒也淫於褒姒(周幽王 嬖褒姒[读音bao二声、si四声],荒淫无度,烽火戏诸侯是其极致[读读《东周列国志》一二回便清楚了],后被犬戎所杀,褒姒 被犬戎掳走)。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诗经》首篇,说是歌吟‘后妃之德’的),《书》(《尚书》)美厘降 (厘,理,料理;降,下嫁。《尚书·尧典》说:“厘降二女于妫汭”[妫,读音gui一声,河流名称;汭,读音rui四声,河流 会合或弯曲的地方],传说舜住在妫河弯曲的地方。在尧的料理下,嫁二女给住在妫河弯曲处的舜),《春秋》讥不亲迎(《春 秋》隐公二年载:“纪裂繻来逆女。”纪国的国王派裂繻来迎娶鲁国的宗女。按礼仪纪国国王应亲自迎娶,所以《春秋》特意记 载下来,讥刺从纪侯开始不迎亲)。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 也,可不慎与?
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总归)其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
的帮助啊。夏朝的兴旺是因为(禹娶了)涂山(国国王的女儿),而桀被流放是因为妹喜;殷朝的兴起是因为有娀,纣王被杀是 因为妲己。周朝的兴起是因为姜原和大任,而周幽王的被(犬戎所)擒是因为与褒姒的淫乱(而忘政)。所以《易经》是以乾坤 两卦为基础,《诗经》的开篇是《关雎》,《尚书》赞美厘降,《春秋》讥讽不亲自迎娶。夫妇之间(的交往),是人际之间重 要的伦常关系啊。礼仪的运用,婚姻一定要认真小心。音乐调和了(一年)四季才会和谐。阴阳的变换,是万物的根本啊,能够 不(对这事)谨慎吗?
何况(从)卑下的小人(那)呢?已经美好地结合了,有的不能传宗接代;能传宗接代的,有的(又)不能永保终生,难道是命 运使然?孔子极少谈到命运,大概是命运)很难说的(原因)吧。不通晓玄妙的变幻,怎能看清命运啊?
用内因外因的关系便可说得清的了。尧之所以热心操办将二女下嫁给舜,而不嫁给别人,当然是因为舜是优秀的。纣有妲己、周 幽王有褒姒,是因为他们自己原就荒淫,当时如果没有妲己、褒姒的话,自会有别的放荡妖姬与之苟且,一起纵横欲海而忘乎所 有。所以说,其实命运都把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命运不是天定了去预测的,是每个人自己去闯荡打造出来的。每个人接受了 什么样的教育、树立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便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走出自己独有的生命的轨迹。要说无法预料的命运,那也是有 的,就是时代背景和出生。比如荆轲要是出生在当今的伊拉克,他必定要去刺杀小布什的,那他就会被文明人类称为恐怖分子而 遭到唾弃。 二○○六年一月八日晚 |
伯夷列传
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於虞舜。舜禹之间,岳牧(都是官名,岳,四岳,分管四方诸侯的四个大臣;牧,九牧,九个州的 长官)咸荐,乃试之於位。典(掌管)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後授政。示天下重器(宝器,这里是象征国家、社稷),王者大 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於许由(隐士。传说尧要让天下给他,他不受,隐居于颖水之北,箕山之下。尧 有想召他为九州长,他不愿听,到颖水中洗耳朵。死后葬在箕山上),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卞随, 夏朝时隐士。传说汤打败夏桀,把天下让给他,不受,投颖水而死。务光,夏朝隐士。传说汤让天下给他,不受,负石自沉蓼水 而匿)。”此何以称(声言,说)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周太王的 长子,让位给弟弟季历而逃到吴国。孔子称颂他)、伯夷(伯夷、叔齐兄弟相让,为保持节义而宁愿饿死)之伦(道理)详矣。 余以所闻,由(许由)、光(务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古时量粟麦时,刮平斗槲[读音hu二声]等量器的器具。这里有被删 除、忽略的意思)见,何哉?
有关)虞舜、夏朝的文字是可以知道的。尧要让位,让给虞舜。舜和禹他们,是岳和牧都推荐的,就让他们在王位上试政。掌管 职权几十年,功绩和治理都已经兴旺,然后就传授政权。显示国家社稷这重要的事,国王的统治大权,传授天下(的统治权)是 这么的难啊。而(喜欢)说事的人说:“尧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接受,以此为耻而逃跑隐居。等到夏朝的时候,也有卞随、务 光这样(不接受王权)的人。”这些是依据什么而说的呢?太史公(司马迁)说:我登上箕山,那山上建有许由的墓。孔子排列 古代的仁人圣贤,比如说吴太伯、伯夷(是仁人圣贤)的道理很详细啊。依据我所听说的(知道),许由、务光(的地位)最高, (史书记载中)有关他们的文字不少都散失不见了,为什么啊?
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孤竹,商朝的一个国家。伯夷为长子,叔齐是第三个儿子)。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姬昌, 周文王)善养老,盍(读音he二声,合)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又称神主,人死后用木牌立的灵位),号为文王, 东伐纣。伯夷、叔齐扣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读音yuan二声,乃,于是)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 右欲兵之。太公(姜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 阳山,采薇(野菜名)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即首阳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通‘殂’,读音cu二声,死亡)兮,命之衰矣!”遂饿死於首阳山。由此观之, 怨邪非邪?
夷的心声而悲痛,(这一点)看(他作的)散失了(没有收入《诗经》)的诗可见(和孔子的说法)不同。他们的传说:伯夷、 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太子。到父亲过世时,叔齐(将王位)让给伯夷。伯夷说:“(你继承王位)是父 亲的命令啊。”(他)便逃跑离开了。叔齐也不愿意做国王而逃离了。(于是)国人便(只好)拥立孤竹君的中子为王。在这时 伯夷、叔齐听说姬昌善待老人,就一起前往投奔他。等到了(那里),姬昌死了,周武王载着他的灵牌,将他称为周文王,向东 方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就扣住(他的)马(缰)劝道:“父亲死了不下葬,就动干戈,可以说是孝顺吗?以臣杀君王,可以说 是仁义吗?”(周武王的)左右想杀了他们。姜太公说:“这是仁义的人啊。”搀扶着让他们离去。周武王平定了殷商(纣王) 的乱政,天下(的诸侯国)都以周为帝国,而伯夷、叔齐以他为耻,为了道义不吃周国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菜为食。等 饿得快要死的时候,作诗歌,它的词语说道:“登上那西山啊,采食其野菜喔!以暴易暴啊,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喔!神农、虞、 夏,忽忽就没了啊,我能去哪里安身噢!唉呀将要死去啦,命运衰微啊!”(他们)便饿死在首阳山。由这来看,是怨恨呢还是 没有怨恨呢?
号为“贤人七十”)之徒,仲尼独荐颜渊(颜回)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罄尽),糟糠不厌(通‘餍’饱足),而卒蚤(通‘早’) 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读音zhi二声,相传为古代大盗,名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读音zi四声, sui一声,任意胡为),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 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 焉。傥(倘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举世浑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财,烈士徇名,夸(奢侈,自大,炫耀)者死权,众庶冯(读音ping二声,凭藉,依靠)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 风从虎,圣人作(出现,出世)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千里马)尾而行益显。岩穴 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读音yin一声,埋没)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读音di三声,磨练)行立名者,非附 青云之士,恶能施於後世哉!
(他们终身)积累仁爱行为廉洁,(却会)像这样被饿死。还有(有名的孔子著名弟子)七十子这样的人,孔子只称赞颜回好学, 然而颜回常常(钱囊)空空,(连)吃饱的糟糠都没有,于是(英年)早逝。上天施与善人的,为什么是这样啊?大盗跖每天杀 害无辜,将人的肝当成食用的肉食,(他性格)暴戾任性,聚集党徒几千人,横行天下,竟然得以寿终(自然老死),这遵循的 是什么道德标准啊?这还是非常显著比较明显的事啊。如果在近代,操行不符合(道德)标准,做事触犯禁忌避讳(的人),( 他们的)富贵传几代不绝。有的人选择好了地方才涉足,时机成熟了才说话,行走不走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情不发奋(去做), 而(这样的人)遇上灾祸的,不可胜数啊。我非常困惑啊。倘若有所谓的天道,(这天道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孔子说:“坚持 的原则不同,不要互相切磋。”也就各子按照自己的志向行事吧。所以(孔子还)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到,虽然是拿马鞭的 人(做的事),我也做;如果不可能求得到,我就按照我的喜好(行事)。”“一年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全世界都浑浊了,清廉的人士就显现出来了。难道不是他们重视后者,而轻视前者吗?
姓因为生命而活着。”都是明亮的(事物)就互相照亮,是同类就互相照应。云跟随着龙,风伴随着虎,圣人出现大家都能看见。 伯夷、叔齐虽然贤良,得到孔夫子(的赞扬)才名声更加显耀;颜回虽然勤学,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沾了孔子的光)他的行 为才更加显眼。岩穴的隐士,趋(于仕途)舍弃(官场)都有(他们的)时运,像这样的人名声(被)埋没而不能得到称扬,悲 哀啊!街闾陋巷的(小)人,想要磨砺(自己)做建立名声的事,不附着名声极高的人士,是不能传名声于后世的啊!
拜孔子的儒家思想,看到了世界的不公,却无法脱出儒家哲学的羁绊。实在不知道他是否读过老、庄的书籍?又或是读而未懂的。 正如他在本篇开宗明义说到的:“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大概就是囿于那六艺的藩篱的原因吧!
二○○六年一月十六~十九日晚 |
管晏列传
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纠都是齐襄公的儿子[纠是庶子,即妾所生的儿子]。齐 襄公被人杀死后,小白立为桓公,派人杀死了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 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 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人名,和管仲一起辅佐公子纠)死之,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 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赞美)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始终善待他,不因此而说什么(微词)。后来鲍叔为齐国的公子小白做事,管仲为(齐国的)公子纠做事。等到小白立为桓 公,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鲍叔便举荐管仲。管仲就被任用,在齐国从政,齐桓公因此成为(诸侯国的)霸主,多次整合诸 侯,一举匡扶(周朝的)天下,(这些都是有赖于)管仲的谋略啊。管仲说:“我当初困窘的时候,曾和鲍叔一起经商,分钱财 时利润多是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我贪,知道我贫穷啊。我曾为鲍叔办事,却使(他)更加亏损,鲍叔不认为我蠢,知道时运有有 利和不利(的情况)。我曾经三次当官三次被君主罢黜,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用,知道我没有遇上时机。我曾三次参战三次逃跑, 鲍叔不认为我怯弱,知道我有老母啊。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受辱,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耻,知道我不为小节而耻 辱,而是为功名不能在天下张显而耻辱。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啊!”鲍叔举荐了管仲,把自己的官位放在他之下。(管 仲的)子孙世代吃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能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人才。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遵循)度则六亲(父、母、兄、弟、妻、子)固。四维(礼、仪、廉、耻)不张,国乃 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 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少姬是桓公从蔡国娶来的妾。一次玩耍她惹怒桓公,桓公让她回国,但 并未明确断绝关系。后来,蔡国人将她嫁给别人,桓公怒而伐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点击查看)。桓公实 北征山戎(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而管仲因而令燕(燕国)修召公(姓姬,名奭[读音shi四声],周武王的臣子,因封地在召, 故称召公。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之政。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之约(齐桓公伐鲁庄公,三次打败鲁国的曹沫[读音mei四 声]的军队。两国在柯这个地方会盟,其时,曹沫执匕首劫桓公,慷慨陈词,强迫桓公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鲁国,桓公不得不答应。 事后桓公又想不归还侵占的土地,还想杀曹沫。管仲认为这样做是背信,劝桓公履行盟约。于是侵占的土地归还给了鲁国),管 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好恶为治国的方针)。因此他说:“(国家的)仓库充实了(民众)才知道(讲)礼节,衣食足够了(民众)才知道荣辱。国王 遵循法度那么六亲关系才巩固。礼仪廉耻不被重视,国家就要灭亡。下达的命令就如同流水的源头,命令要顺应民心,因此(条 令)说的要通俗容易实行。百姓所希望的,就要给他们,百姓所否定的,就要祛除它。”他行使政权,善于将祸转化为福,将失 败转变为成功。注重(把握事情的)轻重缓急,小心权衡(利弊得失)。(例如)桓公实际是恼怒少姬(改嫁),向南方(发兵) 攻打蔡国,管仲因此就讨伐楚国,责怪(楚国)不进贡茅草给周朝王室(点击查看)。桓工实际是向北方(发兵)征讨山戎,而 管仲就此命令燕国重新恢复(当年)召公的治国方略。在柯的会盟,(后来)桓公想不履行(答应)曹沫的条约,管仲因此使桓 公讲信用,诸侯(各国)因为(桓公有信用)这事都归顺了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取得,是政治的法宝啊。”
读音dian四声],反爵[古人的酒杯]之坫。坫是放置酒杯的土台,在两楹[厅堂的前柱]之间。互相敬酒后,把空爵反置在坫上, 这是周代诸侯宴会的礼仪),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读音 chong二声)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直言);语不及之, 即危行(正直的行为)。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古代马车,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赎之,载归。弗谢(逊让,告辞,告别),入闺(内室)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读音 jue二声,震惊的样子),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读音qu一 声,冤屈)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者。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 绁之中。”晏子於是延入为上客。
其他)诸侯国强大。一百多年后才有晏子。
重。做了齐国的宰相,(一餐)不吃两种(几以上的)肉,妾不穿丝织的衣服。他在朝中,君主有话交代他(的话),(他)就 直言(回答);没有话交代他(的话),他就(按照)正直的行为(行事)。国君有道理(的话),(他)就按照命令(行事); 国君没有道理(的话),(他)就权衡利弊(以后再行事)。凭着这些(他)在三朝(的国王时期)扬名(各)诸侯(国)。
一起回家。没有礼让(一下),(自己就)进入内室很久。越石父(于是)请求断绝(彼此的)交情。晏子很惊讶,整理衣服帽 子谢罪道:“我(晏婴)虽然(有)不仁义(的地方),(但也总算)让您免除了厄运,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断绝(彼此的)交 情呢?”石父说:“不是这么说,我听说君子在不懂得自己的人那受到冤屈,而在知己那里得到信任。刚才我被押解,(是)他 们(官吏)不知道我(的品行)。您既然已经明白(我的品行)而赎下我,这(说明你)是知己。是知己却(对我)无礼,还不 如被捆绑着。”晏子于是请(他)进入作为上宾。
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 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欲观其行事,故次(顺序叙事)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 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及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 哭之成礼然後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点击查看)?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 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同‘欣’,欣喜)慕焉。
派)车盖,赶着四匹马,意气飞扬,很是自得(的样子)。后来回家,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离婚),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古代的尺),(却)身为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都非常)显赫。今天我看他出行,神色深沉,总 是(那种)自居卑下的样子。您身高八尺,还在做为别人赶车的仆人,但是您的样子,(却)自觉满足,我这样才要求离开。” 从那以后,(那)丈夫便收敛谦卑,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驾车人将实情告知,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记载了)。已经看了他们著的书,就想看他们的行为,因此按照顺序叙事做他们的传。他们的书,世间有很多,这样就不说了, 说说他们的逸事。(对于)管仲世人都说他是贤臣,然而孔子看不起他。那是认为周王朝衰微,桓公既然贤能,(管仲)却不劝 勉他致力于兴旺周王朝,而是帮助称霸呢?古语说:“顺应他们(君主)的美德,遏制改正他们的缺点,所以君臣能互相亲近。” 这说的不就是管仲吗?当晏子趴在庄公尸体上,为他哭泣完成了礼节(性的哀悼)然后就离开,(这)岂不是(孔子)所说的 “知道义而不去做是没有勇气”的人吗(点击查看)?至于他(晏子)权谏,冒犯君主(不给君主面子),这正是所谓“当官想 到的是尽忠,离职后想的是补过”的意思吗!假使晏子还在世,我虽然是为他拿马鞭(赶车),也很欣喜啊。
的妻子才是。却让那车夫拣了个便宜。所以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当今不就有很多秘书乃至司机被提 拔的事实吗!呵呵!歪批,歪批!切勿当真,更别对号入坐。 二○○六年一月廿二~廿四日晚 |
屈原列传
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彊(同‘强’)志(记),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 平。
辞令。进入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外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他。
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 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a二 声,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很多表现爱情的民歌)好色而不淫,《小雅》(《诗 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多是失意臣僚讽刺时弊)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读音ku四声,古代帝 王),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 通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读音zhuo二声,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读音jiao四声,洁净的样子)泥而不滓(读音zi三声,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
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屈 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主,谄媚的人离间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困窘啊!忠诚而被毁谤, 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作《离骚》,应该就是由怨而发啊。《国风》喜欢(描写)情色但不淫乱,《小雅》(很多)怨恨讽刺但 (犯上)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兼而有之(这些内容)啊。(它)上提到帝王喾,下说到齐国的桓公,中间述说 了商朝的汤帝、周武王,来讽刺当世的事。宣示道德的崇高和广泛,治理乱局的条理,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它的文字简约, 词义入微,行为志向高洁,行为清廉,它涉及的事小而旨意博大,列举的事物浅近而意义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 物芬芳。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致死不能被接受。(他)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浑浊污秽中脱身(离去),遨游在尘 世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所沾染,洁身自好不让泥污沉积到自己(身上)。按照(他)这样的志趣来推演,就是日月也可以与之 争辉啊。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秦国的地名)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 两条河流名称),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读音gai四声,人名,楚国将领),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战於蓝田(秦国的县名)。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国的地名)。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如楚。”如楚,又因(依靠)厚币(赂[被省略])用事者臣靳尚(人名),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人名)。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通‘返’),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厚的钱财(要求)委身并侍奉楚国,说:“秦国非常恨齐国,齐国与楚国来往密切,楚国真能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 于的方圆练兵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就信了张仪,便与齐国断绝关系,派使臣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耍诈道:“我跟(怀)王约 定的是六平方里,没听说过什么六百平方里。”楚国的使臣恼怒离去,回国告诉怀王。怀王大怒,大举发兵讨伐秦国。秦国发兵 攻打楚国,在丹、淅两河流域大破楚国军队,斩首八万(楚军),俘虏楚国将领屈匄,便夺取了楚国汉中的土地。怀王就派出国 中所有的军队深入秦国打仗,在蓝田作战。魏国得知这消息,就袭击到(楚国)邓地。出国军队恐慌,从秦国撤回。而齐国竟然 恼怒(楚国的绝交)便不救楚国,楚国彻底被动(捱打)。
说道:“以我一个张仪而换得汉中的土地,我请求前往楚国。”来到楚国,有凭借丰厚的钱财贿赂(在怀王手下)当权的大臣靳 尚,而在怀王所宠信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些诡辩之词(加以说服)。怀王竟然就听信了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经被疏 远,不再在官位,出使到齐国(去了),返回的时候,劝谏怀王道:“为什么不杀张仪啊?”怀王后悔,已经追不到张仪了。
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後,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 死於秦而归葬。
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读音xie四声,排除污秽)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样凶残的人),不可以相信,不如不要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那能断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后是 去了。(怀王)进入武关(后),秦国埋伏下军队断绝他的后路,因此强留下楚怀王,来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楚王恼怒,不 听从秦国(的要挟)。逃往赵国,赵过不让进。重来到秦国,竟然死在秦国才回国安葬。
不忘记回朝中,寄希望于万一君王一旦醒悟,(官场的)风俗为之一改。他保全君主兴盛祖国(的信念不灭),期望恢复国家的 实力,一篇文章中,三次表达了那意图啊。然而终于是无可奈何,所以不能返回朝中,由此最终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啊。
(的君主)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治国多少代不得见到(一个),那是因为他所认为忠的人不忠,所认为贤能的人不贤能。 怀王因为不知道什么样是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却听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军队折损土地割 让,丢失六个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懂得知人(善任)的灾难啊。《易》(中有)云:“排除了污秽的井 水不食用,(上天都)为我痛心。(这水是)可以汲取(的啊)。君王贤明,(广大民众)全都享受它的福气。”君王不贤明的 话,哪里享受得到足够的福啊!
了他(屈原)。
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助动词,被)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读音bu一声,吃)其糟而啜(读音chuo四声,尝,饮)其醨(薄酒)?何 故怀瑾握瑜(瑾、瑜,都是美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 察(清洁,高洁),受物之汶汶(读音men二声,污垢,污辱)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 之温蠖(读音huo四声。温蠖,尘滓累积的样子)乎!”乃作《怀沙》之赋。於是怀石,遂自沉汨罗(汨罗江,在湖南境内)以死。
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通‘鹏’)鸟赋》(贾宜的文章),同生死, 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吗?什么原因来到这里呢?”屈原说:“整个世界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流放。”渔夫说:“圣人,是不拘泥于 事物能够顺应潮流。整个世界浑浊,为什么不顺应那潮流呢?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那酒糟喝那清酒呢?为什么要珍惜美玉( 般的节操)而让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沐浴(出来)的人必定会弹拍(要戴的)帽子,刚沐浴(出来)的人 必定会振(抖要穿的)衣服。’人谁又能够用清洁(高洁)的身体(自己),去接受脏污的(衣)物啊!宁愿赴身永远流淌的江 水葬身江中的鱼腹之中,又怎能用皎洁的清白去蒙受世俗尘垢的沉积啊!”便写了叫《怀沙》的赋。然后抱着石头,就自己沉入 汨罗江而死。
终不敢直言劝谏。再往后,楚国日渐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
不可能不哭泣的,想象他的为人。等见到贾宜吊念他的文章,有奇怪屈原凭他的才能游历诸侯(各国),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呢? 而让自己有如此的结果!读了《鹏鸟赋》,(知道了屈原)将生死同等,看轻当官和弃官,便知道自己想错了而(心情)舒畅。
该争取不能让一个国王便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呢? 二○○六年二月十三~十五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