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活着的人得以表达他们的尊敬。善良的人很愿意被张显并传诵,因此就勇于让自己做个榜样;恶人没有什么值得记载的,因此愧疚并

且畏惧。至于那些通古博今有远见卓识、有道义节烈之士,他们美好的言行,都被铭刻在墓志铭上,这些都足以成为后世的样榜。警示劝戒

的作用,不是接近史书吗,它还有什么更接近史书的呢?

等到世道衰败的时候,过世者的子孙,一味地要褒扬他们的长辈,而不以公理为基础。因此即便是恶人,都非要刻墓志铭来向后世

夸耀。写墓志铭的人,既不拒绝并且不写,还因为死者的子孙的请求,去写他的恶行吗,那是人情世故中不可能的事,因此铭文便开始不真

实了。后来写墓志铭的人就得审视他的人品。如果请托的人人品不好,那么写的铭文不公道也不是事实,那么就不足以在世上流传并留传后

世。因此千百年来,从公卿大夫到乡里的平民没有没有墓志铭的,但留传下来的就少了,它的原因不是别的,就是请托的人人品不好,写的

不公道不是事实的原因啊。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

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

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

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衋读音xì,伤痛,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睎:望,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

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否:读音pǐ,泰的反义,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闳:读音

hóng,大,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

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那么谁是人品好的人并能完全公道并实事求是呢?不是道德高尚而且能写好文章的人不能写墓志铭。有道德的人对于恶人就不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