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耄:读音mào,古人以七十到九十岁这段年龄为“耄”。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贫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

子列传》说他隐居在草泽中,当了卿相的子贡去看他,“排藜藿入穷阎(拨开很深的野草、豆叶进入他的破屋子里)”,他戴着破帽子,穿

着破衣服出来接见。因而后来人们常用他来比喻穷苦的读书人,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我非常为自己感到惭愧,当初我少年的时候,曾立志要出去游览天下,考虑到学业未成于是无暇成行。等到我壮年时期可以出去了,

但又四处兵荒马乱,没地方好去的。等到如今圣明皇帝使得国泰民安,海角天涯,都合而成为一个大家庭一般,但我的年龄增加已更老迈了。

希望象陈庭学那样去游历,还有可能吗?

但是我听说古代的贤能之士,象颜回、原宪,都是坐守着陋室,蓬草遮蔽了房屋,但是他们的志趣和意气始终充沛高昂,仿佛是那

拥有整个天地的伟人一样,这又是什么缘故呢?难道还有比山水更高明的物事吗?陈庭学他清辞回归就是追求这个吗?如果有所收获,请一

定告诉我,我就不会一直惭愧到底的了。

感:这是将文学家、诗人,与思想家、哲学家混为一谈了。就如同要屈原还得像老子、庄子乃至释迦牟尼一样,真要如此的话,屈

原也就不会投江的了。“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他从不晕乎而是象墨家那样理智无情,那就一篇诗也写不出来的了。思想家孔子跟弟子聊

天时随意说了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那是不会当真的;他即便说了:“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也不过是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已,决

计不会如屈原那般想不开的。反过来说,孔子、老子、庄子,更别说墨子了,谁又写得出《离骚》这样登峰造极千古绝唱呢!

点击查看全文翻译及观感)二○一○年四月十四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