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只是沿袭过去的习惯而导致的,更是因为地位悬殊使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君总是在奉天门视朝,未曾有一天空闲掉,这可以说是 很勤勉的。但是堂上阶梯既高且陡,皇帝的威仪显赫隆重,御史纠正错误的动作,鸿胪检举不规范的姿势,皇上特别看重才让上前见面,臣 子不过是谢恩说些现成的言辞,诚惶诚恐地退下,皇上何尝办理了一件事,臣下何尝进了一言啊?这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地位悬殊,正 是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君臣之间远于万里,就算想说什么也无从说起啊。
次是雉门、皋门、应门、路门。不同注释顺序有差异,最里面一道门是路门又叫毕门是一致的。诸侯三门,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 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曰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玉藻》:见《礼记·玉藻第十三》,“视朝”,原文作“视之”:“君日出而视朝, 退适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 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御:读音yà,迎接,盖古之外朝也。其 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 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 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鞾: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
用于询问大臣谋略的所在;最里面的一道门的路门外的朝是治理的朝见,是每天视朝的所在;路门之内的朝叫内朝,也叫燕朝。《礼记·玉 藻第十三》说:“君主日出就去视朝,退朝后在安寝的路门安顿下来听政。”所谓视朝是与群臣见面,是用来强调和宣示君臣上下的名分; 真正的听政要在安适的路门内的寝宫之中,是用来沟通彼此的情分的地方。汉朝的制度: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这些官员在中 朝见君主,丞相以下到俸禄是六百石粮食的官员在外朝见君主。唐朝皇宫的北边,朝南的三座门叫做承天门,在正月初一、冬至那天,用来 接受各国的朝见和进贡的,就是接见使臣,这就是古代的外朝。它朝北的叫太极门,它的西边是太极殿,初一、十五皇帝就坐在这视朝,这 就是古代的正朝。再往北的叫两仪殿,平常日子听朝理事的地方,这就是古代的内朝。宋朝的时候平常的上朝是在文德殿,每隔五天向皇帝 问一次起居安康就在垂拱殿,正月初一、冬至、皇帝生日群臣道贺就在大庆殿,皇帝赐宴就在紫宸殿或者集英殿,面试进士就在崇政殿。侍 从以下的官员,每隔五天一名官员上殿,这叫做轮流回答皇帝的询问,那么就一定要陈述时政的好处和害处。在内殿中由太监引导拜见皇帝, 有的也赐予坐着说话,有的赐予不必穿正规的靴子,这也有前面所谓的周、汉、唐三朝遗留的沟通彼此情分的意思了。
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永乐:明成祖年号。杨士奇:明朝江西太和 人,名寓。建文初被荐入翰林,修《太祖实录》。永乐初进左谕德。成祖北巡,常使留辅太子。宣宗朝和英宗初年,长期辅政、杨荣等杨荣: 明朝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字勉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多次随从北征。仁宗、宣宗和英宗初年,都在朝辅政,日侍左右,大臣蹇义 蹇义:明朝巴县人,宜之。洪武进士,熟于朝廷典故,通达政事。成祖时,辅太子监国,军国事主要靠他办理。历事五朝,都受到信任、夏 元吉等夏元吉:《明史》作“原吉”,明朝湘阴(今湖南湘阴县)人,字惟哲,洪武时擢户部主事。历事五朝,累官户部尚书。宣宗时入阁 参预机密大事。为政能识大体,有古大臣风,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