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茅子:茅坤自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删:删节,删除文字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这里引

申为整理,自《小弁》之怨亲《小弁》:《诗经·小雅》的篇名,旧注认为是周宣王时,尹吉甫(大臣)之子伯奇所作。吉甫惑于后妻,赶

走了伯奇,伯奇因此而作此诗埋怨父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巷伯》:《诗经·小雅》的篇名,旧注认为是指责周幽王,说是宦官受谗言

所害受宫刑,愤而作此诗,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

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引号所引的两句,出自《诗·周南·关

雎·序》

先生过世之后,那时联合向皇帝进谗言陷害先生的将领们,不久都犯罪被罢免。又没过多久,原来仇视先生的那宰相也被宣告罢职。

先生的学生当给谏的俞先生,在这个时候收集了他平生所写的文章若干卷,刻印了出版。他的儿子沈以敬,来请我在书的首页写序。

我拜读并且写道:象先生这样的人,不就是古代的志士继承者吗!孔子整理《诗经》,从《小弁》的怨恨亲人,《巷伯》的指责谗

言害人之流,那些忠臣、寡妇、隐士、愤世不俗者等等,一起列为民俗风情;并将它称之为雅,所收篇章不可胜数。那些难道都会是古代的

中正的声音吗?但是孔子并不会草率地抛弃他们,而是非常同情他们,尊重他们的意志,还评论说那是:“发乎情,止于礼义”,“说的人

没有罪,听的人足以引以为戒”的啊。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屈原:姓屈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人。楚王听信谗言,放逐他到沅、湘流域,他写《离

骚》揭露贵族们的罪行。司马迁在《史记·屈原传》里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伍胥之谏疑于胁伍胥:姓伍名员,字子胥,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屡谏吴王夫差不应与越国友好,被太宰嚭pǐ谗言陷害,夫差迫使他自杀。作者说他“谏疑于胁”,是指他谏夫差时,常以

“悔之无及”“越必灭吴”为言,贾谊之疏疑于激贾谊:汉文帝时,上《陈政事疏》指出当时的危机:“夫抱火厝(同”措)之积薪之下而

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叔夜之诗疑于愤叔夜:姓嵇名康,字叔夜。由于拒绝和司马氏合作,为司马昭所

杀。在狱中作《幽愤诗》,抒写了被囚以后的愤慨,刘蕡之对疑于亢刘蕡:蕡,读音fén.唐文宗太和初举贤良方正,痛恨宦官的横暴,殿上

对策时直言极谏,考官嗟叹,怕触怒宦官,不敢取。士人读其文,至感动流泪。谏官、御史竞上表奏赞其直言,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

次之裒:读音póu,聚集,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荐绅:同“缙绅”,高官的装束,引申为高官,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