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国之重事乃关预焉。
一日,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宝钟,重五千斤,计人力须五百人可扛。时齐无人,有司(官名。)计无所出,
乃白亚相亚相:宰相的副职,久亦无语,徐曰:“嘻,此事亚相何不能了也了:了解,解决!”于是令有司曰:“一
钟之重,五百人可扛,今思均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有司欣然从命。
艾子适见之,乃曰:“冢宰奇画:筹划,筹画,人固不及;只是搬到彼,莫却费锢鏴也无锢鏴:读音gù、lù,
当时俗语,焊补,锔接?!”
翻译:齐国有两个老臣,都是几朝的深得儒学精髓的重臣,国家政权所倚重的人,一位是宰相,(另一位是
副宰相。可能遗漏了这么一句。)凡是国家大事都要关心和干预。
一天,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口宝钟,重五千斤,估计必须有五百人的人力才可以扛得动。当时齐国人手不够,
有司无计可施,就报告副宰相,副宰相很久没说话,宰相(可能又是遗漏此二字。)慢慢地说:“唉,这事副宰相怎
么不能解决啊!”于是命令有司道:“一口钟的重量,五百人可以扛,我想将它平均凿成无百块,用一个人分五百天
扛吗。”有司欣然从命。
艾子正好遇见这事,便感叹道:“宰相高妙的筹划,人们都不能及;只是等搬到了那,莫非还要再焊接起来
不成?!”
感:最后一句话反问得不好,敲烂了不焊接起来怎么办?应该说:“难道五百块重新焊接起来的仍然会是宝
钟?国家社稷倚重这样的大老,其亡不远矣!”治理之职,有德、有能者居之,否则误人误己啊!
2004年1月28日晚
感二:还有一种可能性,便是艾子误解这两位老臣了。想起了刘向的《中天台》,老宰相借此挖苦迁都是劳
民伤财的举动也未可知哦。这样的话,那有司倒是“欣然从命”得可笑致极了。
二○○七年三月廿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