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寓林折枝】及观感

上册

【列子】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

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

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读音ci三声,踏)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崩塌,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于是)不吃不睡的了。又有一个担心他因为那担

心而出问题的人,因此就去劝他,说:“天啊,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气往哪里崩溃呢。你身体曲伸和呼吸,一直在天

中进行,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吗?”那个人说:“天确实是聚集的气体,太阳、月亮、星星呢,它们就不会掉下来吗?”

劝导他的人说:“太阳、月亮、星星,也是气体中发光的气体,就算它们掉下来,也不可能伤到谁。”那人说:“地塌

了怎么办呢?”劝导他的人说:“所谓地吗,就是很多土块聚集,它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它还往哪里塌土块啊。你

走路跳跃,终日是在这地上进行,干吗还要担心地会塌呢?”

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劝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感:杞人忧天固然可笑,古人对天地的看法也很可笑!

这个寓言太常用了,内容也没什么哲理性,本人没什么感触。篇幅较庄子的大,内容却少而且无味得很。

2003年3月12日晚

宋人学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

三年大穰(读音rang二声,穰穰,五谷丰登),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无不探也,未及时,以脏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

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下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无殃;夫金玉珍

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翻译:齐国一个姓国的是首富,宋国的一个姓向的极穷,(姓向的)从宋国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善于盗窃。一年就自给,两年就自足,三年就大丰收,从此往后,施舍到的(大)有州(小)有

弄巷。”姓向的大喜,知道了他做盗贼的话,却不知道他做盗贼的办法,于是穿墙破室,(只要是)眼睛看见的手所碰

到的没有不偷的,没多久,(就)人脏并获被判罪,连他祖辈的财产都被没收了。

姓向的认为姓国的在骗自己,就去埋怨他。姓国的说:“你是怎么做盗贼的?”姓向的就将自己偷盗的情况说了。

姓国的说道:“哈哈!你偏离做盗贼的方法也太远了吧?现在我告诉你吧。我听说天有时,地有利,我偷盗天地的时利,

云雨滋润,山川孕育万物,以使我的禾苗成长,生养我的庄稼,筑我的墙,建我的房屋;陆地上我盗禽兽,水里我盗得

鱼鳖,没有一样不是盗得的啊。所有庄稼、土地树木、禽兽、鱼鳖都是天地所生,哪有是我所有的啊?但是我偷盗天的

就没有祸殃;而金玉珍宝、谷物锦缎财物,是别人聚集的(财物),哪是天所拥有的啊?你偷盗那些东西被判罪,怎么

能怨恨(我)呢?”

感:我是忍着厌恶的情绪翻译着篇东西的。觉得这个寓言实在粗鄙的可以,纯粹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所谓观念而编

造一个蹩脚的故事。没意思。谁要喜欢这个故事谁发感想好了!

2003年3月13日晚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

列御寇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镝(读音di二声,箭头)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也,

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同‘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读音xun

二声,惶恐)目之志,尔于中也殆(读音dai四声,害怕)矣夫。”

翻译: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然后)放一杯水在手肘上,放箭,连续射箭,(前面的)

箭刚射出后面的箭又搭上了弓。在这个时候,(他)就像木偶似的(平稳)。

伯昏无人 说:“这么只是射靶子的射法,不是没有固定靶子的射箭。(我)要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到那危险

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你还可以射箭吗?”

在这时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他的)脚有两分悬空在外,

御寇过去。御寇趴在地上,汗流到脚根了。

伯昏无人说:“凡是高手,上看青天,下到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现在你紧张害怕有惶恐的

眼神的样子,你心中害怕得很啊。”

感:唉!不就是应该有心理素质的训练吗。还说什么“至人”,不就想自诩为圣人吗,试问让人们公认的圣人孔

子去到那里,谁能肯定他不会害怕。这只不过是专业训练而已吗。

2003年3月15日晚

沤鸟

海上之人有好沤(通‘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翻译:在海上的人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他)每天早晨来到海面上,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不断

地落到他身上。

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跟着你游玩,你抓(只)来,(给)我玩玩。”

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但不下来了。

感:总算有一篇有点意思的东西了。人们都不要把自己当成是这个世界最至高无上最聪明的,以为这个世界舍我

其谁。确实应该万物平等,对人对物对畜生其实都该如此。当你对别人别有用心,千万不要以为别人不会有所觉察,哪

怕是对待植物呢。

2003年3月16日晚

狙公养狙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誑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

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

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

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感:现在的成语“朝三暮四”意思可全变了。看来人类较动物要贪心得多呢?而且喜新厌旧,更发展到现今喜新不

厌旧,甚至“包二奶”一词普遍得都已经收入了辞典之中。唉!人类啊!乃贪心之最!

2003年3月16日晚

迷惘之疾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惘之疾。闻歌以为哭,视白以为黑,飨香以为朽,尝甘以为苦,行非以为是。

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

杨氏告其父曰:“鲁之君子多艺术,将能已乎?汝奚不访焉?”

其父之鲁,过陈,遇老聃,因告其子之证(通‘症’)。老聃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

昏于利害。同疾者多,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

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丑味,是非,孰能正之?且

吾之此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通‘尤’)者,焉能解人之迷哉?荣汝之粮,不若遄(读音chuan二声,迅

速地)归也。”

翻译:秦国(一户)姓逢的家里有个儿子,小的时候很聪明,等到大了却犯了神经错乱的病。听到歌声认为是哭,

看到白色认为是黑色,吃到香味感觉是腐朽的味道,尝到甜味认为是苦味,做事是错的却认为是正确的。(凡是)意识

所感知的方面,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没有不弄颠倒的。

(一位)姓杨的告知那孩子的父亲说:“鲁国的先生很有学问本事,也许可以治好呢?你何不去求访求访?”

(那孩子的)父亲前往鲁国,经过陈国(时),遇到老子,就告诉(老子)他的儿子的病症。老子说:“你怎么

知道你儿子是神经错乱呢?当今天下的人们都是非不清,不知道什么是利什么是害。有同样的疾病的人多的是,完全没

有觉察(得到)的人。何况自己一个人迷惑是不足以毁坏全家的,一家人迷惑不足以毁坏乡里,一个乡的人迷惑不足以

毁坏整个国家,一国人迷惑不足以使天下大乱。天下的人全都迷惑,那还有上什么毁坏的了呢?假使天下人的意识都和

你儿子一样,那倒反而是迷惑的了。悲哀和欢乐、声音颜色、味道、是非,(所有这些)谁又能证明哪是正确的呢?何

况我现在所说的也未必不是胡言乱语,更何况鲁国的先生是迷惑之最,哪还怎么能解除别人的迷惑呢?你带着你的钱财,

不如赶紧回去吧。”

感:老子也在玩庄子“鱼之乐”一样的游戏呢。这种论调怎么说别人都无法和他辩论赢的,因为凡事都是未知。

其:“一国之迷不足以倾天下”等言,放到今天,似乎难通。二战时,德国纳粹的迷、日本军国主义的迷,就让

天下人堕于水深火热之中;现在的美国布什之流的迷,不知道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人类为什么永远困于利和害

的迷失之中呢?!人人都趋利避害,却总是一段时间后要陷入自我毁灭的灾难之中。凡事失去了制约便会陷入灾难,灾

难中重生,总结经验予以克服,然后又陷入新的灾难。人类很智慧,却永远避免不了陷害自己。纠其根源还就在前面说

的两个字:趋利!“利”字是有刃的,有刃就要伤人啊!一人为一己之利而争斗,一国为一国之利而争斗。争斗到惟我

独尊无暇他顾了,灾难便即降临。“利”是人类发展的根源,又何尝不是自我毁灭的根源啊!

2003年3月20日凌晨

燕人返国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

“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垅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读音dai四声,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慙(同‘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

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翻译:(有一个)燕国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到他老了的时候回自己的国家。路过晋国(的时候),同行

的人欺骗他。他指着(晋国的)城市说:“这就是燕国的城。”那人的脸色变得惆怅。(同行的人)指着祭祀的神社说:

“这就是你们里弄的神社。”(那人)便喟然叹息起来。(同行的人)指这(一栋)房舍说:“这就是你先人的房子。”

那人便流出了眼泪哭泣(起来)。(同行的人)指着(一座)坟墓说:“这就是你先人的墓。”那人便(伤心地)哭得

无法控制了。同行的人哑然失笑,说:“我刚刚都是骗你的,这里是晋国啊。”那人非常羞愧。等到到了燕国,真的见

到燕国的城楼和神社,真的见到先人的房舍和坟墓,悲伤(、惆怅)的情绪(就)很弱了。

感:我记得听人说过:国家或者说祖国、还有同胞,是一种想象的范畴。就是说我们的祖国啊、族人啊、同胞啊,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和体会中都是虚的。它们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或情感的认同,它们根植于我们的灵魂深处,让我们在某

种特定状态或范围中,与一些东西互相认同。比如在国内的外地,我们认老乡;在国外我们认国人;在太空我们认地球

人;在种族歧视的地方我们认肤色或者说种族;在性别歧视的时候我们认性别......

它虽然是很虚的东西,但真要没有这些认同,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人类已经进入了共产主义甚至更高的境域;再

就是猪狗不如,因为动物还认同自己的种类呢。

2003年3月22日晚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

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读音chen四声,小孩换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读音cuo四声,放置)朔东,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平方里,山高(高度)有万仞。它们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住在)北山的愚公,年纪已九十,面对着山居住,苦于高山堵塞(去路),出入的道路迂回曲折,(于是)召

集全家人商量道:“我和你们用毕生的精力铲平(这道)险阻,直达豫南,通到汉水的南面可以吗?”(大家)纷纷赞

同。

他的妻子质疑道:“以你的力量,魁父那样的(小)山丘尚且不能铲除,奈何得了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吗?况

且(那些挖下来的)土石放到什么地方去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抛进渤海岸边,隐土的北面。”

(愚公便)带领子孙三口挑着担子,开石挖土,用簸箕、土筐将土石运到渤海岸边。(有个)邻居京城(姓)家

寡妇的儿子,刚开始换牙齿,蹦蹦跳跳地也去帮忙他们。寒暑节气转了一回,(他们)才回一次家。

河曲(地名)的智叟笑着制止他们道:“过分,你这也太不聪明了!以你所剩的年限那么点力气,连山的草也不

能伤啊,还能奈何得了(它的)土和石头?”

北山的愚公长叹一声说道:“你的脑筋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还不如寡妇小孩。我虽然要死,有儿子在啊;

儿子又会生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山不会增长,还担心什么

不可能?”河曲(地名)的智叟没有话应对。

手里拿着蛇的神(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没个完,将这件事禀告了玉帝。玉帝感念他的诚心,命令夸娥

氏(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负两座山,一座安放在朔(现在的山西)的东面,一座安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的南面,

汉水的南面,就没有了山阻断了。

感:太熟悉的寓言了,前辈今天的感叹也很多了。本来翻译都不想翻译的,咬牙翻译了,感想就免了。

2003年3月22日晚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

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

(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感: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

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不知道我们今天的人们,还有多少不知道两个孩子的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考虑到的是太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的

原因。在看本人该篇的观众,您知道正确答案吗?!

2003年3月23日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篠(读音xiao三声,细竹子)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

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撓(读音nao二声,弯曲)。

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读音cang一声,鸟名)于云际,用

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通‘仿’)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沈

通‘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沈埃聚沫,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

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翻译: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线,用芒刺做钩,用细小的竹子做钓竿,将一粒饭剖为两半来做钓饵,在有百仞深、

流水湍急的深渊之中钓到(一条)可以装满一辆车的鱼,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

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曾经听我曾经当过大夫的父亲说过,蒲且子射箭啊,曾经用很弱的弓、很纤细的丝绳(古人射鸟的箭,

后面系根绳子),顺着风一射,一箭在云端射到两只鸧鹒(读音geng一声),(这都是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

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摹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

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没有能扰乱(我的心神的)。鱼看见我的钓饵,好象(是掉到水里的)尘

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自然),吞食它不会怀疑的。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这样,

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应付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高。”

感:于是楚王就说了,到我这里当丞相吧。詹何便如愿以尝了。

感觉就好象是一个谋官之人,苦炼五年哗众取宠炫耀于人。比之于庄子的《梓庆削木为鐻》的故事,实在逊的太

多了。所以以上翻译时,有点夸张。谬误之处还望观者指正。

2003年3月24日晚

郑师文学鼓琴

瓠(读音hu一声)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钧弦,三年不成章。

师襄曰:“子可以归矣。”

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钧,非章之不能成。文所成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

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且小假之,以观其后。”

无几何,复见师襄,师襄曰:“子之琴何如?”

师文曰:“得之矣。请尝试之。”

于是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当夏而叩羽

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读音hu四声,冻)。及冬而叩徴弦以激蕤(读音rui二声)宾,阳光炽烈,坚冰立

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通‘醴’读音li三声,甜酒)泉涌。

师襄乃抚胸高蹈曰:“微矣子之弹也!虽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亡以加之。彼将挟琴执管而从子之后耳。”

翻译:瓠巴弹琴的时候鸟(随之起)舞鱼(随之)跳跃。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件事,离家去跟随(名叫)襄(的

乐师)游学,按指拨弦,三年弹不成完整的曲调。

老师襄(对他)说:“您可以回去了。”

师文放下琴,叹息道:“我不是不调拨琴弦,不是不会演奏乐章。我想达到的不是弹拨琴弦,(我所)想达到的

不是(要让琴)发出声音。(我还)不能(做到音乐)发自于内心,再感应到演奏乐器,所以我不敢动手弹奏琴弦。请

稍候,今后再看我的表现。”

没过多久,(师文)再次拜见老师襄,老师襄问道:“您的琴弹得怎么样了?”

师文说:“学好了。请让我演奏一下好吗。”

于是(师文)正当春天的时候(他)奏商音发出南吕(八月律)的音律,让人感觉凉风吹来,草木结出果实。到

秋天的时候(他)奏角音发出夹钟(二月律)的音律,(让人感觉)温暖的和风缓缓吹来,草木发出嫩芽。到夏天的时

候(他)奏羽音发出黄钟(十一月律)的音律,(让人感觉)飞雪下霜,江河池塘突然结冰了。到了冬天的时候(他)

奏徴音发出蕤宾(五月律)的音律,(让人感觉)阳光炽烈,坚冰马上溶解。最后,演奏宫音总括(以上)四种音律,

(让人感觉)微风抚面,祥云浮动,甘露飘落,甘泉涌出。

老师襄拍胸跳跃(兴奋地)说:“您演奏得太微妙啦!就算是师旷演奏的《清角》,邹衍吹奏的旋律也没法比这

更好了。他们也只有夹着琴拿着萧跟在您后面的份了。”

感:襄最后一句话,让我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他们再怎么赞扬别人,特别是对面的同行,怎么也没有勇气

承认自己较别人差了一筹。

2003年3月27日晚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

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读音yu四声,卖)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读音li

二声,栋,中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读音bian四声,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

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遗声也。

翻译: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

要回家,秦国的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

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表示知道自己错了向青谢罪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回家了。

秦国的青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国的娥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

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

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国的娥因此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

(里弄的人)赶紧去把追她(回来)。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

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弄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

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感:艺术很有感染力。但本人愚钝,觉得通篇没有什么哲理性,无法激发我的感想。所以在下免谈。

2003年4月3日晚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读音gou四声,把弓拉满)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过其师。纪昌者,

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同‘眦’读音zi四声,眼眶),而不瞬也。以告

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县(通‘悬’)虱于牖(读音you三声,窗子),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读音gan三声,箭杆)射之,贯虱之心,而县不绝。以告飞卫。飞卫

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翻译: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只要他)一拉弓肯定野兽趴倒鸟掉下。(他的)弟子名叫飞卫,拜师甘蝇

学习射箭,后来超过了他的师傅。名叫纪昌的人,又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不眨眼的功夫,然后才可

以谈得上(学习)射箭的事。”

纪昌回到家,仰卧在他的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睛紧盯着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就算是锥子尖抵到眼皮了,

(他)也不会眨一眨(眼)。(他)把这事告知飞卫。飞卫说:“还不行,必须学完看以后才行,(炼到)看小的东西

就好象看大东西,看极其微小的东西好象很显著的东西,然后再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毛绑着虱子挂在窗户上,面向南面望着它,十天之内,逐渐看得大了;三年之后,(他看那虱子)

就像车轮一样大了。(再)用眼睛看别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了。于是用燕国的牛角做的弓,北方的蓬竹做竿的箭射那

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中心,但是悬吊它的牛毛还不断。于是(纪昌)把这事告诉了飞卫。飞卫跳起来拍着胸脯说:

“你学成了啊!”

感:我现在知道香港拍的千王、王中之王等等那么夸张的练习手法的鼻祖是谁了——原来是列子!做作!要说明

一个道理也用不着总是编这么多过于夸张的故事来说吗!既没有文学性,让人赏心悦目;又没有哲理性,引人有感深思。

真不知道为什么有的还变成了成语流传至今。

2003年4月4日晚

造父学御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斗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

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

泰斗乃立木为涂(通‘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步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之,三日尽其巧。

泰斗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读音nang三声,以往)汝之行,得之于足,应

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肊(同‘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

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

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

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崄(同‘险’),原隰(读音xi二声,

低矮湿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翻译:造父的师傅名叫泰豆先生。造父开始跟着他学习驾御(马车)的时候,行礼很谦恭,泰豆三年没有教(任

何东西)。造父礼节上更加恭敬小心,于是(泰豆)跟他说:“古诗有言:‘擅长制造良弓的人,必须先做簸箕;擅长

冶炼的人,必须先做皮革处理。’你先(注意)观看我快走的姿势。快走的姿势象我一样了,然后才可以掌握住六根缰

绳,驾御好六匹马(的马车)。”造父答道:“一切照办。”

泰豆于是立起木桩作为道路,(木桩)只能放一只脚;按照(一定的)步伐(数目)放置(木桩),踩着木桩行

走。他快步往返,不会摔交和失足。造父学习这个,三天就完全学会了他的技巧。

泰豆惊叹道:“你真是太聪明了!学得这么快!一般的驾御马车的人,也不过(就你现在)这样的水平了。前面

你的(这些快步)行走,用的是你的脚,体会其中的技巧在你心里。推而广之到驾御方面,在协调缰绳和辔衔的时候,

是快是慢让马的嘴唇感觉和你一致,让马的行动法度掌控在你的心中,从而把握住所有的节奏。在你心里得心应手,外

面操控得让马也心领神会,这样就能进退走得像用绳墨画的一样笔直转弯像圆规划的一样圆,要去的地方再远也会有气

力。真正学会了驾御的技术,结果在衔,(衔)响应的是(来自)辔(的信号);辔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

手(的信号);手上得到的结果,响应的是(来自)心。这样就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鞭子去赶,心境闲暇身体端正,

六匹马的缰绳不乱,二十四个马蹄跑得不会出差错;转弯、前进、后退,没有不是中规中矩的。到这样的时候车轮之外

就可以不要多余的车道,马蹄之外可以不要多余的地面;就不会觉得山川谷地有什么险,平原湿地,看它们都是一样的

了。我的技术全在这了,你牢牢记住这些。”

感:不就是心领神会、熟能生巧吗。列子能有什么感想呢!

2003年4月6日晚

锟鋙剑与火浣布

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鋙(读音kun一声、wu二声,山名)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有咫,练钢赤刃,用之

切玉,如切泥焉。火浣之布,浣之必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皇子以为无此物,传之者妄。

翻译:周穆王征讨西部的戎族,西部的戎族敬献上锟鋙剑,火浣布。那剑有一尺长,钢冶炼出来(制成的刀)刀

刃呈赤色,用它来切玉石,如同切泥巴一样。那火浣布,清洗它必须是放进火中,(在火中)那布呈火的颜色,(布上

的)污垢就呈粗布的颜色,(然后)从火中取出来抖一抖它,(便)洁白得就好象雪一样。姓皇的先生认为没有这样的

东西,是别人讹传的呢。

感:这到底是寓言还是事实。是事实,就不该收入寓言;是寓言,就无法说是事实。

2003年4月8日

负暄献曝

宋国有田夫,常衣縕(读音yun四声,碎麻)黂(读音fen二声,乱麻),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

天下之有广厦隩(同‘奥’,房屋深处)室,绵纩(读音kuang四声,丝绵)狐貉(读音he二声,狗獾)。顾谓其妻曰:

“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翻译:宋国有个农夫,经常穿破旧麻衣,就靠这过冬。到了春天开始耕作(的时候),(他)独自在太阳光下晒

太阳,(他)不知道天下有大厦豪宅,裘皮锦衣。对他的妻子说:“晒太阳取暖,没有人懂得,把这个方法献给我们的

君王,肯定会有重赏。”

感:井底之蛙的注解吗?

不过,农夫的那份闲暇、散漫,知足常乐的心境,有地位者、高官们、君王是永远无法得到的。而这个故事,农

夫真正要献给其君王的恰恰在于此。该成语应改为:曝日负暄之境。应强调其境界,而非“献”字。所谓“重赏”姑且

当作一句戏言,因为他的衣服是“仅以过冬”、到了春耕时节,他还在那晒太阳,可说他不是追求钱财之辈了。

如此注解,方为道家学说的了。

2003年4月12日

玉为楮叶

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读音chu三声,树名)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肥瘦)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

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

化而不恃智巧。”

翻译:宋国有一个替国君用玉石做楮树叶的人,耗费三年才做成。支干的粗细(逼真),毛刺的各种色泽(乱真),

(将它)混在楮树叶中无法分辨(得出真假)。这个人从此就靠这种技巧在宋国生活。列子先生听说这件事,说了:“

假如天下的生物,在三年里才长成一片叶子,那么树木有叶子的就太少了!所以圣贤凭借的是道德教化而不是智慧机巧。”

感:下面一个故事就强调智慧机巧。《列子》这本书应该是集体创作的了。呵呵!矛盾百出。平庸之作不少。这

篇后面的“列子语录”就比较牵强,而且道德教化也与老、庄的思想相左。

2003年4月15日晚

施氏与孟氏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以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

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

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大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

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

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

之矣,子勿重言。”

翻译:鲁国一家姓施的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喜好学问(礼教),一个儿子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用他的学术求

职于齐国的国王,齐王录用了他让他当儿子们的老师;喜好兵法的去了楚国,凭他的兵法战术求职于楚国国王,楚王欣

赏他让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他们的俸禄使得他们的家庭富裕,他们的爵位使得他们的亲人都很荣耀。

姓施的邻居有一家姓孟的,同样也有两个儿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相同,但是却因贫穷而困窘,因此就前往请

教求职的办法。(姓施的)两个儿子将(自己求职的)实际情况告诉了孟家。

孟家的一个儿子去了秦国,用自己的所学求职于秦王,秦王说:“当今各诸侯国都是兵力相争,应该重视的就是

练兵和粮草的问题吗。你想用什么仁义道德来治理我的国家,那是(让我)灭亡的办法。”于是将他阉割后才放走。另

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自己所学的兵法求职于卫国国王,卫国国王说:“我是弱小的国家,在那些大国的威慑操控之下

求存。大国我服从听命于它,小国我安抚(友好相待)他们,这才是求得安稳的办法。如果凭借武力权术,灭亡马上就

要临头了。你这样完好地走了,投奔到大国的话,将会给我造成的祸患不小啊。”于是把他的膝盖骨切去后遣还鲁国。

(他们)回家之后,孟家父子捶胸(顿足)地责怪施家。施家的人说了:“凡事顺时者昌,失去时机的就失败。

你们的职业和我们相同,但是使用的方法和我们不同,(是你们)没有掌握住时机啊,不是职业的错误。况且天下的道

理不会永远是这样就对,也不会永远那样就错的。昨天所需要的,今天可能就不需要了;现在不需要的,今后可能就有

用了。这有用和没用,不能确定谁对谁错的。把握时机跟上形势,应对时势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属于机巧。机巧如

果不够,就算是你的学问像孔丘一样渊博,本事跟吕尚(姜子牙)一样大,哪里就能无往而不胜呢?”孟家父子豁然明

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您不要再说了。”

感:要说列御寇是道家观点,实在荒谬。如此注重机巧,完全是老、庄所不齿的。特别是庄子是完全否定智巧的,

看看他的《汉阳丈人》就很清楚了。

2003年4月14日晚

蘭子

宋有蘭子(同‘阑’,杂技艺人)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踁,并趋并驰,

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又有蘭子能燕戏者,闻之,复以干元君。元君大怒曰:“昔有

异技干寡人者,技无庸,适值寡人有欢心,故赐金帛。彼必闻此而进,复望我赏。”拘而拟戮之,经月乃放。

翻译:宋国有个杂技表演者,将他的杂技献给宋国的国君元。宋国国君元召见了他让他表演。他的杂技是用两根棍

子,(那棍子)比他的身体要长几倍,绑在他的小腿上,进行奔跑,(手里)不断抛弄七把剑,有五把剑始终在空中。

宋国的国君(元)大为惊喜,马上赐给他金钱和绸缎。又有一个会表演燕子(前面的是踩高跷大家都知道,这个是什么

我不知道)戏的杂技艺人,听说了着件事,也去向宋国国君元献艺。宋国国君元大怒道:“上次有个有奇异技巧的向我

献艺,那技艺没什么用,正遇上我心情好,所以才赐给他金钱锦缎。他肯定是听见这件事就来献技,也希望我赏赐他。”

(于是)把他抓起来假装要杀他,经过一个月便将他放了。

感:反复无常的国君,如此一来只怕是今后那有有用本事的人也要另投他国的了。

2003年4月16日晚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

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读音mo

四声,绳索)薪菜(通‘采’)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

往取之,牡而驪(读音li二声,纯黑色的马)。

穆公不说(通‘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

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

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翻译: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可以从它的

形体相貌筋骨看出来。天下最好的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要相那种无法看见其扬起的尘埃和足迹的马,在下的后辈

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

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

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已经到了如此的境界啊!这就是千万个我也无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是内在素质啊,发

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

(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感:的确精辟。这些天常在论坛辩论,发现确实很多人就是只看得见表面,不去管实质。特别有一个人,让人哭

笑不得:人虽然很诚恳,却怎么也无法引导他去看事物的本质。还顽固得荒谬。

今天先让他将他说的“价值观”和我说的“世界观”是否是指同一个概念确认清楚,好和他继续辩论,他却说

“烦了”。原来总是他追着我辩论,我因为他说的总是很空泛而避开他,今天终于弄清楚他为什么不得要领而找他辩论,

他却不辩了。

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看事物的本质呢?

2003年4月17日晚

感2:我感觉其实人们不是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应该予以重视,而是当外表华美得让人窒息时,人们便会在喟然叹

息之际,误把那些华美的外表当内核的了。所以那些善于宣传、鼓动的人,都非常擅长渲染、夸大、强调事物的调某一

方面,当人们惊叹其所渲染的方面时,逐渐地就把对某事物全面的认识被牵着走向片面,直至跟随他们走向谬误。比如

邪教、传销的宣传者就是此类型。记得有个网友发给我的关于上帝的讨论的帖子,也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二○○五年八月廿三日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

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翻译: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羊。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

吗要这么多人追?”(邻居)说:“很多岔路。”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丢了。”问:

“怎么丢的?”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变得很忧郁,不说

话有很长时间,没有笑容一整天。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失

去笑颜,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感:难怪杨子的哲学到今天几乎没有人知道了。原来他是“为我”观点的鼻祖,“为我”没什么错,可是,你既

然收学生教授学问,干吗要别人瞎猜你的原因呢?我的答案就是:矫柔造作。查原书的注释是:说明做什么事都要专一,

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有所成就。我就奇怪了,杨子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带领学生们,一起去找羊,

不找到绝不回头。不过,这样就是得冒一个险:万一羊让狼给吃了,他们就非得饿死不可。呵呵!

如此的老师难怪其学少有得传世。

2003年4月18日晚

以下是《寓林折枝》收录时删除掉的部分,因有网友留言涉及,在网上搜索来,特收录并翻译于此。

弟子孟孫陽出,以告以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

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

‘仁義使我身名并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

舟鬻(读音yu四声,卖)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

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

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

先生之況也,哀哉!”

翻译:(杨子)的弟子孟孙阳出来,把这些说给都子听。心都子后来有一天和孟孙阳一起进入并问(杨子)道:

“从前有兄弟三人,游学在齐国、鲁国之间,跟同一个老师学习,学到了仁义之道回家。他们的父亲问道:‘仁义之道

是什么啊?’老大说:‘仁义让我珍惜生命然后(才)是名声。’老二说:‘仁义让我(不惜)杀身来成就名声。’老

幺说:‘仁义让我身名并收。’”他们三人方法相悖,但是同出于一个(儒教的)老师。谁对谁错啊?杨子说:“有

人在河边居住,习水性,很能游泳,撑船摆渡挣钱,赚的钱可以供养上百口人,带了粮食来学习的人成群,而溺水死的

人几乎有一半。本意是学游泳不是学溺水,但利和害是这样。你以为谁对谁错?”心都子无言地退出去了。孟孙阳责怪

他道:“我的先生你问得怎么这么迂腐啊,(我的)老师回答得怎么这么怪啊?我更加糊涂了。”心都子说:“大路因

为岔道多丢失羊,学习的人因为杂而丧身。学习没有本质的不同,没有本质的不统一,但最后的结果差别会这样(大)。

只有回归本质,否则就是为了明白(亡羊的道理)而得到的是丧(学游泳丧命)(这句话不知是原文有问题,还是理解

有误。反正挺别扭的。)。你长时间在杨子先生的门下,学习先生的学说,却不能明白先生的意思,悲哀啊!”

感:看不出因果关系。迷惑!看来列子的东西对我来说的确隐晦。不知谁能从中看出端倪?还望赐教!先谢谢了。

二○○四年九月八日晚

简子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

“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竟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翻译:邯郸的老百姓在正月初一向简子献斑鸠,简子很高兴,丰厚地奖赏他们。(他的)幕僚问他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事。简子说:“正月初一放生,显示对生林的重视(“恩”字有居高临下的含义)啊。”幕僚说:“老百姓知道您

要放生,所以争着捕捉它们,(因这捕捉而造成)杀死的动物就更多了。您如果想要它们存活,不如禁止老百姓捕猎。

捕捉来了再又放生,好处还不如坏处呢。”简子说:“对啊。”

感:什么事情看清其根本意图是什么很重要。否则那幕僚很快就会被冷落甚至要回家的了。实际的官僚有多少是

真心治本的呢?治理是否是标和本对他们无关紧要,唯一重要的是哪个对显示他的政绩、名声有用;决定其官位的人们

对其认可就行。

鲍氏之子

齐田氏祖(出行前祭祀路神的仪式)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

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

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

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i四声,吸血昆虫)噆(读音zan三声,叮、

)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翻译:齐国姓田的(权臣)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饭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

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

鲍家男子年龄二十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

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

的。人类获取可以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人的)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

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

感:姓鲍的真高人圣贤啊!怎么他没有如老、庄一样的哲学思想流传后世呢?生物链的理论原来在他这里早就确

立了。哦!原来列子还是个了不起的生物学家。

2003年4月19日晚~二○○五年八月廿四日

藏契者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翻译:宋国有一个人走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弃的契约,回家将它藏好,暗中计算着它的年头。(神秘地)告诉邻

居说:“我马上就会富有了啊!”

感:这人应该先核实一下那契约是否真能能给他带来财富后再开心不迟。一个想发财的白痴形象的确跃然纸上。

2003年4月19日晚

感2:炒股票、期货的炒家,由牛市到熊市、到舍不得割肉、到被彻底套牢的心历路程,很有点这宋人的劲头。呵

呵!我也小做过一把这种宋人啊!人一旦财迷心窍,都是这么个德性。不必五十步笑百步的,哈哈!

二○○五年八月廿四日